中新網寧波4月10日電(記者 林波)大海、島礁、陽光、沙灘、山水、鄉野,以及地域特色鮮明的漁文化資源,這是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獨特的自然優勢。
在海洋休閑時代,產業鏈如何實現由“觀光休閑式”向“深度體驗式”轉型,是該縣在共同富裕趕考路上的思考。
4月10日,在寧波市兩會期間,據寧波市人大代表、象山影視城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倪丹丹介紹,在共富路上,該縣將把山、海、港、灘、島串珠成鏈,打造“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讓品牌出圈,打造寧波濱海大都市“富春山居圖”。
審視當下,以象山為代表的浙江多地縣市區正施展“三十六計”,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打造鄉村發展特色產業,謀劃鄉村共同富裕。
誠然,綠色是鄉村發展的底色,但與傳統鄉村相比,共富路上的鄉村也是數字化、智慧化的代名詞。
近年來,寧波市緊抓數字鄉村發展機遇,積極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三農”領域的融合應用,取得了積極成效。圍繞建設鄉村共同富裕總體目標,實施了包括“數字鄉村助推共富行動”在內的十大行動。
2021年10月,寧波市政府圍繞數字鄉村建設與中國聯通浙江省分公司、浙江安廚大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新基建和國家級數字鄉村示范縣建設,培育打造數字鄉村和未來鄉村樣板,推動農業農村領域高質量發展。
“強化技術創新引領,建議成立數字鄉村經濟研究院,重點探索未來鄉村山海模式。”寧波市政協委員,中國聯通寧波市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曾國峰表示,基于現有數據積累和平臺基礎,該研究院將助力城鄉融合、產鎮(村)融合的宜居宜業未來鄉村示范區建設。
象山海島一景(資料圖)。 林波 攝誠然,數字鄉村建設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應運而生的,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
寧波市人大代表,浙江移動寧波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徐孟強建議,加快“新基建”部署,夯實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底座,“深入推進新一代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鄉村地區5G、物聯網、千兆寬帶網絡發展,不斷完善涉農信息服務和終端供給,高質量建設鄉村‘信息化高速’。”
產業是致富之源,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在“數”“智”并行的基礎上,如何做大鄉村共富蛋糕?
在寧波市人大代表、江北區前江街道黨工委書記章寧看來,對于鄉村板塊的共同富裕發展來說,要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發揮好村級集體經濟在共同富裕中生活、生產、生態上重要的推動器作用,從而打造橄欖型的社會收入結構。
章寧以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為例,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要素,其產生的村級物業經濟收入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很大,“建議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因村制宜開發利用集體建設用地,近郊型、城郊型鄉村以城市優勢產業導入鄉村,改變過去農村‘低小散’‘臟亂差’的產業現狀,從而達到城鄉協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