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4月10日電 (記者 馮志軍)“在戈壁灘上種活一棵樹,艱辛程度不亞于養活一個孩子。”4月以來,被稱為“中國最干旱的地方之一”的甘肅敦煌各地開啟熱火朝天的植樹活動,吸引大批適齡公民和社會力量,用實際行動增添新綠、改善生態、綠化家園。
根據敦煌官方計劃,今年將實施林草重點工程22項,實施生態造林5950畝,退化林分修復2000畝,森林撫育5000畝,植被恢復1180畝,完成城鄉義務植樹50萬株以上。對于被戈壁荒漠包裹著的約有20萬人的綠洲城市敦煌而言,意味著人均植樹2.5棵。
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處的敦煌,境內多沙漠和戈壁,綠洲面積僅占土地總面積的4.5%。據科研機構研究,當地年平均降水量約40毫米,而蒸發量逾2500毫米,局地年均降雨量僅有10毫米,故被稱為“中國最干旱的地方之一”。
據統計,在沙漠里,一棵樹可以固定10平方米的沙土;100棵樹,可以組成500平方米的沙漠鎖邊林。
圖為敦煌市民積極參與春季義務植樹造林活動。 唐耀彬 攝今年,敦煌市積極推行“互聯網+義務植樹”,當地還組織動員適齡公民和社會力量積極投身到以“三沿一部”為重點的國土綠化行動中來,進一步掀起大規模國土綠化和義務植樹新高潮。
記者10日從敦煌市自然資源局獲悉,為進一步加快敦煌綠化美化步伐,敦煌市萬畝公益造林母親綠色工程2022年春季植樹項目,已在國營敦煌陽關林場啟動。由NPO綠色生命組織、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和敦煌市政府共同實施的該項目,致力于在中國荒漠化地區實施植樹造林公益活動。
今年是母親綠色工程在敦煌實施的第三年,綠色生命組織和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持續加大力度,援助造林基金250萬元,在敦煌陽關林場栽植梭梭2500畝,為敦煌生態建設注入新的力量,并吸引更多志愿者志投身公益造林事業中,為敦煌戈壁荒漠披上綠色。
“敦煌要發展,生態文明需先行,植樹造林歷來是敦煌的大事要事之一。”敦煌市委副書記肖文祥說,敦煌萬畝公益造林母親綠色工程既為敦煌市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力量,也帶動吸引了更多人積極投身于生態環保事業。敦煌市將全力支持好該項目,也希望雙方繼續合作,推動敦煌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