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有不少用戶表示,打開手機APP就收到互聯網企業與銀行合作聯名信用卡的相關推送。
記者從黑貓投訴平臺了解到,對于聯名信用卡,有網友投訴,開通并使用聯名信用卡后,并未獲得其宣傳的權益。記者在采訪中亦了解到,盡管聯名信用卡申請流程簡單,但用戶擔心個人信息存在泄露風險。
據了解,對于互聯網平臺與銀行合作,推出聯名信用卡是“雙贏”局面,一方面平臺借聯名信用卡能為平臺引流,而銀行則借助互聯網平臺的用戶規模與使用場景,擴大發卡規模。業內人士提醒,盡管互聯網有流量等優勢,可為金融機構提供線上需求,同時也存在隱私信息泄露等問題風險。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靜 王楚涵
申請過程比線下簡單 但用戶擔憂個人信息泄露
目前市場上,互聯網平臺與銀行聯名信用卡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京東、美團、騰訊、抖音、攜程、滴滴等等互聯網平臺都與不同銀行合作發行信用卡。記者在京東金融留意到,有京東或京東旗下品牌與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等合作的聯名信用卡。例如招商銀行京東聯名信用卡,其權益包括首刷送2年PLUS、周三美食5折優惠、首年免年費……騰訊的超V信用卡是與光大銀行、浦發、交通銀行、江西銀行等合作,據介紹,辦卡成功后,只要微信支付消費達標,用戶每月可以從騰訊6大權益中任意選擇一項領取等等。
業內分析指出,互聯網平臺積極與銀行推聯名信用卡一方面是為平臺導流,增加客戶在其平臺刷卡消費。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加互聯網平臺數字化運營收入。
記者嘗試通過手機APP申請一張互聯網平臺與銀行的聯名信用卡,填寫完個人基本資料、親屬資料等便可提交申請,然而很快就顯示申請失敗。對此,銀行客服回應表示,是基于綜合個人征信情況審批的,并建議90天后再次申請。記者留意到,銀行客服通過本人姓名及身份證號碼,很快便查詢到本次申請的情況。
記者在另一家平臺提交聯名信用卡申請,除填寫個人資料的同時,還要填寫工作單位、地址等。提交申請后,頁面顯示,審核約1個工作日,之后工作人員上門激活。對比在銀行以及銀行APP上申請信用卡,在互聯網平臺申請流程相對簡單。
不過,有用戶擔憂,這些所謂簡單的申請流程,可能只是想拿個人信息,或獲知用戶有相關訴求從而推薦其他借貸產品。
銀行借互聯網平臺擴大發卡規模面臨限制
“沒有工作證明的自由職業者是沒有辦法申請辦信用卡的。”廣州地區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有市民蘇女士告訴記者,近期去銀行辦理信用卡,要提供工作證明、填寫各類表格等,十分繁瑣。
記者了解到,辦卡難的背后是當前正在開展的“斷卡行動”。去年12月中旬,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通知》)中,對發卡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銀行不得直接或間接以發卡量、客戶數量、市場占有率或市場排名等作為單一或主要考核指標。
當前部分銀行也開始采取應對措施。例如郵儲銀行擬自今年2月16日起對信用卡的持有數量做出調整。若申請新卡,可通過銷卡的方式,將名下有效卡片數量降至5張以下(不含5張),再次嘗試申請。
銀行借助互聯網平臺流量的模式,來提高信用卡發卡獲客規模或將面臨限制。記者關注到,《通知》中對合作機構管理部分提出,聯名單位在聯名卡業務合作中直接或者變相參與信用卡收入或者利潤分成,或者將收費標準與信用卡透支金額等指標不當掛鉤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停止與其進行聯名卡合作。
有業內人士提醒,盡管流量和場景是互聯網巨頭的優勢,可為金融機構提供線上需求,但也存在問題風險。例如在隱私信息方面,當前互聯網巨頭不能直接向金融機構提供信息,而是要通過征信機構。在品牌隔離方面,互聯網巨頭要區分自營、聯合貸和助貸,要明晰穿透信貸、信用卡額度來源的底層資產。互聯網巨頭在合規前提下,可以嘗試將金融業導入更多流量場景,開發更多便利性金融功能工具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