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4月13日電 (記者 趙曉)記者13日從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省高質量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編制了黃河口國家公園綜合科考報告、符合性認定報告、社會影響評價報告,整合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其他7個自然保護地,擬定黃河口國家公園設立方案、總體規劃,明確功能區劃和差別化管控要求。
據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省林業局副局長馬福義介紹,國家公園管理局2021年10月批準《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方案》,標志著黃河口國家公園進入實質性創建實施階段。“到去年年底,創建方案確定的8項任務順利完成。今年3月中旬,國家公園管理局組織評估工作組,對創建工作進行評估驗收。”
馬福義說,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上,該省組織建立黃河流域山東段重點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庫,圍繞黃河下游綠色生態廊道建設、三角洲濕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修復、灘區生態綜合整治等任務,組織實施泰山區域、沂蒙山區域、尼山區域、沂山區域等一批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同時實施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與修復等16項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退耕還濕、退養還灘7.25萬畝,推動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修復、生物多樣性提升。
當天,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龍鋼在會上介紹了該省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情況。“近年來,山東聚焦可再生能源、核電、外電入魯、天然氣‘四大板塊’做加法,通過煤炭去產能和關停淘汰落后燃煤機組做減法,加快為能源結構‘降壓減負’。”龍鋼說,2021年,該省完成粗鋼產量、焦炭產能壓減任務,整合轉移煉油產能780萬噸,石化、冶金、鋼鐵、汽車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增長至31.7%,較2020年提高1.5個百分點。
龍鋼稱,2022年以來,山東陸續出臺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能源保障網2022年行動計劃等,著力打造山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等四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加快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實施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預計全年關停退出煤電機組200萬千瓦以上、更新改造600萬千瓦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7000萬千瓦以上。
《山東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35年,全省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東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