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新世界第三代掌門鄭志剛:重倉大灣區 投資總額已超2000億元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電 題:新世界第三代掌門鄭志剛:重倉大灣區 投資總額已超2000億元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與外界對商業世家、地產珠寶大亨等身份的想象不同,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身著深色運動套裝、蓄著胡須、扎起頭發的新世界集團第三代掌門人鄭志剛顯得更像個藝術家。
他并不喜歡“繼承人”或“接班者”的說法?!拔腋杏X自己不是一個繼承人,也不是接班人,而是一個創業者?!编嵵緞偙硎?。
鄭志剛作出的諸多商業選擇也與他的父輩、祖輩有所不同。他創立了“文化零售”概念的代表K11品牌,將目標投向新生代的年輕人;他看好內地,重倉大灣區,將新世界集團旗下主營內地開發業務的新世界中國總部從香港遷至廣州;他認為商人不能每天只盯著報表、利潤,而是應該跟城市、社會和人產生連接。
“我是個創業者”
鄭志剛畢業于哈佛大學東亞文學專業,之后又赴日本京都留學。他把自己更多視為家族的“創業者”,“我是這種(創業者)心態,所以希望吸引更多資源,做出改革和創新”。
2008年,不到30歲的鄭志剛創辦了第一家K11藝術購物中心,在開業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而且收入比整改前翻了3倍。經過10余年的擴展,K11“文化零售”商業模式已被業內人士視為藝術和商業結合的典型案例。
鄭志剛透露,未來新世界在香港、大灣區乃至長三角城市,將建設更多與K11類似的“文化零售”項目。它們的目標群體也非常清晰——超過七成會是年輕消費者,主要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
“新一代年輕群體追求的不只物質,還追求知識、觀念和精神上的體驗,所以‘藝、文、商、社’近年成為主流,亦印證文化和商業融合的重要性”,鄭志剛說。在他的設想中,“文化零售”進一步發展會成為“文化硅谷”,最終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生態圈。
重倉大灣區
2015年左右,多家港資房企曾一度大幅收縮在內地的開發業務。而新世界2016年開始不斷加碼內地市場。
鄭志剛表示,新世界是最早、也是最大力度投資大灣區的香港企業。近年來,新世界更加重倉并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廣州和深圳等城市。到目前,公司在大灣區投資總額已有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
為何如此看好大灣區?“我的祖輩來自順德,本身就是大灣區的人”,鄭志剛解釋說,此外,大灣區有七千多萬人口,經濟總量占全國10%以上,而且區域內年輕人很多,潛力很大。
除大灣區外,近年來,新世界還在杭州、寧波、武漢、上海等內地核心城市加碼投資。新世界發展2022年財政年度中期報顯示,近半年,該公司在中國內地整體物業合同銷售金額約93.4億元。
未來,鄭志剛認為企業應該真正與城市共同成長,與年輕人分享資源、共創價值。鄭志剛說,以前人們印象中,企業家就是追求利潤,每天看報表,但卻缺乏與城市、社會以及人的連接。但商業不是只要利潤,而是要改變和提升人們的生活。
“新世界生態圈提供很多服務,比如醫療、保險、酒店、購物、教育等”,鄭志剛說,這些產業都可以放在綜合體中,與整個城市融合在一起。
香港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鄭志剛認為,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前線,既有傳統的嶺南文化,又融入大量西方元素。一方面,傳統的嶺南文化需要保育、傳承,另一方面,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也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對外宣傳中華文化。“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斑@就是未來香港重要的新角色。”
香港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他認為,中國有很多歷史、文化,想要讓其他國家的人特別是年輕人了解中國的故事,光“說”是沒用的,缺乏共鳴。他認為,講好中國的故事需要技巧,需要慢慢創造出“中國的故事其實也是全球的故事”的理念。
其中,擁有大量顧客群體的企業是個非常好的講故事渠道。例如:K11 MUSEA在香港有專門的展覽館展示中國失傳的傳統工藝,以此教育和影響香港的年輕人。
鄭志剛還鼓勵企業中的香港年輕人到深圳或廣州工作,內地的年輕人到香港工作,加深兩地年輕人的互相了解以及文化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