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淮北4月30日電 (張成見 張俊)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基。近年來,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通過打造“小老板培育工程”,吸引了一批返鄉創業者,不僅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也提升了縣域經濟發展。
在濉溪縣臨渙鎮臨南村的就業幫扶車間里,濉溪縣以琳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胡莉正在車間指導新進員工。早年間,胡莉一直在外打工。得知了家鄉的扶持政策,早有創業打算的她,2013年回到濉溪,創辦了一家棉紗布加工廠。得益于政策支持,加上自身努力,加工廠的效益越來越好。
2017年11月,胡莉在縣人社局的指導下成立濉溪縣以琳服裝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襪子、箱包等出口產品。濉溪縣人社局還幫助她將一所廢棄學校改建為就業幫扶車間,每吸納一名貧困戶就業,政策給予500元補貼。胡莉表示,2017年以來,服裝廠共吸納50余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目前車間里仍有26名脫貧勞動力在崗。
創業者王傳偉是一位殘疾人。1990年高中畢業后,他先后賣過豆芽,跑過摩的,也在工地上做過小工,一次意外事故,造成他右手腕粉碎性骨折。2008年,他從浙江回到老家,在父親的建議下,開始干起了老本行彈棉花做被子。后來,濉溪縣人社局主動找到他,幫助他注冊了自己的商標——“益四季”,成立了濉溪長相依家紡有限公司,同時還為其申請創業擔保貸款,解決了購買設備的資金難題。如今,王傳偉的公司生意越來越好。
以琳服裝入駐臨渙鎮臨南村扶貧車間,帶動當地群眾就業。 萬善朝 攝濉溪縣“小老板培育工程”的背后是強大的政策扶持和完善的創業機制。據了解,為解決創業初期缺乏場地難題,濉溪縣人社局利用閑置的鄉鎮辦公樓、學校教學樓、舊廠房等改建農民工返鄉創業園11個、村級創業點44個,就業幫扶車間9個,電子商務產業園1個,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2個,為缺乏創業經驗和經營場地的返鄉創業者提供創業初期的孵化和政策扶持。
此外,濉溪縣人社局設立了濉溪縣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建立12個創業服務指導站,30個創業實訓基地,形成以縣指導中心為主體,鎮指導站為分支的創業指導網絡體系。濉溪縣人社局與國內幾所著名大學合作,推行高校素質提升培訓。近年來,已累計選拔470余名有發展潛力的“小老板”赴高校進行素質提升培訓,有效提升了小老板和返鄉創業者經營管理水平。
在創業資金問題上,濉溪縣人社局為創業者設立融資綠色通道,實行限時辦結制度,保證創業擔保貼息貸款及時發放。為了扶持“小老板”創業,濉溪縣人社局積極爭取縣財政按照人均10元、鄉鎮按人均5元的標準設立創業專項扶持資金,確保各項創業扶持資金落實到位;每年注入3000萬元創業貸款擔保資金,為創業者貸款提供擔保。
據了解,濉溪縣“小老板培育工程”自2011年實施以來,該縣新增私營企業14422家、個體工商戶70258戶,其中返鄉創業人員25404戶,實現創業帶動就業近30萬人次,有力地推進了當地縣域經濟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