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5月1日電(記者 楊陳)《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振興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5月1日起施行,當地將引導有關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參與和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農業交流合作,促進鄉村振興。
廣西是中國農業大省(區),農產品種類多、產量大,秋冬菜、名特優水果、桑蠶、糖料蔗等多種農產品產量保持中國第一。
此次出臺的《條例》,旨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根據《條例》,廣西將引導有關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以東盟國家為重點建設農業合作示范區和優良品種試驗站;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外向型農業企業,加大新品種、新技術交流力度;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以及各種農業開放合作渠道和平臺,提高農業對外合作水平。
針對廣西沿邊特點,《條例》指出,當地將支持邊境地區邊民、邊民互助組、個體工商戶、企業開展互市貿易,推進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通過出口特色優勢農產品和高附加值農產品、銷售東盟進口特色商品等貿易往來方式,促進邊境地區經濟貿易發展。
此外,廣西還將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推動數字農業工廠、數字農業基地建設,加大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加大涉農信息服務提供力度,加強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推進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升級,賦能鄉村振興。
據悉,近年來廣西已先后在越南、柬埔寨等東盟國家以及毛里塔尼亞等國家建成8個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了10余個中國(廣西)—東盟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推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和農業技術交流合作。2021年,廣西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6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2%。
廣西農業外資項目管理中心主任王輝武表示,下一步,當地將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為契機,再創建一批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培育國際合作競爭優勢,不斷增強帶動效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