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寧德5月4日電 題:福建古田:“光伏+”“數字化”賦能食用菌產業發展
作者 吳允杰
在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吉巷鄉前垅村的菇棚“光伏+”項目建設現場,成片太陽能光伏板在菇棚頂整齊排列,光伏板下的是現代化猴頭菇生產綜合基地。
“提升改造后的菇棚更方便菇農生產種植,產量與傳統菇棚相比提高10%,光伏發電更是‘全年無休’,延伸了菇棚的產出效益。”前垅村黨支部書記倪澤峰近日受訪時說。
在倪澤峰看來,通過菇棚“光伏+”這種全新模式,村里菇棚板上發電,板下種菇,土地綜合利用率提高25%,真正實現了菇農、村財和光伏企業的“三方增收”,其中村財每年可增收3.5萬元(人民幣,下同)。
打造菇棚“光伏+”示范基地,是古田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強鏈壯鏈”的一個縮影。古田素有“華僑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鄉”之稱,近年來推進食用菌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生產線上的工作人員正在工作。 謝冰媛 供圖如今,食用菌產業已成為古田縣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據官方披露,2021年該縣食用菌產量90.64萬噸(鮮品),全產業鏈產值220億元,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今年第一季度食用菌產量21.7萬噸(鮮品),全產業鏈產值13.8億元。
古田人深知,古田發展靠菌菇,菌菇發展靠技術。因此,古田開展食用菌數字大腦項目建設,推動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數字化。
古田縣食用菌數字大腦運營中心的領導駕駛艙平臺,匯集古田食用菌全產業鏈的所有數據,隨意點擊某一地便能看到該地菌菇種植量。
古田縣副縣長王留一說,平臺的優勢在于其真實性,平臺收集食用菌栽培過程各個環節的數據,通過數據交叉印證,形成區塊鏈,從而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為真正實現數字技術對產業的賦能,該平臺設計了大數據溯源、電子銷售平臺、供應鏈金融三個應用場景,解決部分食用菌優質不優價、定價權掌握與食用菌生產中的賒賬問題,發揮數字技術對產業價值鏈的提升作用。
古田縣委書記張成慧表示,要做好食用菌數字大腦的建設與后期運營、維護,充分激發數字大腦的潛力,更好地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服務。
發展特色產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價值體系是關鍵。作為未來古田食用菌產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主力軍”,古田食用菌百億產業園是一個以食用菌二產為主導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發展創業平臺。
工作人員查看食用菌生長狀況。 謝冰媛 供圖“只有創優品牌、厚植文化,才能深入挖掘食用菌的多種功能、多重價值,全面提升企業產品的價值鏈。”福建美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向秒說。
福建美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廳里,精品干貨、凍干銀耳、曲奇餅干、手工皂等各類產品琳瑯滿目,包裝各有特色。許向秒說,該公司入駐古田食用菌百億產業園(北區)后,已形成銀耳種植、產品研發、精深加工、銷售及銀耳文化推廣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古田食用菌百億產業園以“3+N”園區發展模式運行,包括東區、西區、北區三個食用菌加工集中區以及“N”個食用菌加工集聚點。其中,東區作為初加工、冷鏈倉儲、篩選包裝和配送運輸基地,現有120多家企業;西區為精深加工園區,已建成1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今年將陸續投產;北區堅持創新驅動、智能化改造,帶動食用菌產業二產提質增效。
古田縣委副書記鄭圭冬表示,要提高城關東區、西區、鳳都鎮北區三個集中區產業集聚度,持續完善大橋鎮天天源、吉巷鄉前垅創業園、鶴塘鎮恒惠等加工基地建設。
農產品既要“保質量”,更要“拓市場”。古田縣從優化供應網絡、完善物流網絡、健全營銷網絡等方面持續發力,規劃建設中國(古田)菌需物資園、中國(古田)食用菌物流園、中國(古田)食用菌“三鏈融合”產業園等,規范菌需物資供應市場,滿足古田食用菌買全國賣全國的功能需求,打造現代化食用菌產品供應鏈系統。
圍繞“打造鄉村振興三鏈融合樣板縣”總體目標,古田正致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實現共同富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