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環比下降0.2%;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4%,環比上漲0.1%。
CPI環比轉降、同比漲幅穩定 整體通脹可控
統計局表示,5月份,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消費市場供應總體充足,CPI環比轉降,同比漲幅保持穩定。
從同比看,CPI上漲2.1%,漲幅與上月相同。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3%,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42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下降21.1%,降幅比上月收窄12.2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2.1%,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68個百分點。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分別上漲27.6%、30.1%和26.9%。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總體來看,目前處于溫和通脹的水平。PPI和CPI的剪刀差實際上今年以來持續回落,背后也意味著漲價的因素開始從上游向下游傳導。所以5月CPI結構中8大類商品和服務基本上都實現了同比回升。
溫彬進一步指出,目前CPI上漲主要還是跟食品和石油原油價格上漲因素有關。針對下一個階段對通脹的影響因素,還是要關注輸入型通脹的壓力。另外一個影響因素可能是豬肉價格,5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下降21%,降幅進一步收窄。預計到今年三季度末到中秋、國慶節之前,豬肉價格可能會出現同比上漲,豬價的回升也會對食品的價格上漲帶來一定的壓力。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 4月份的疫情帶來物流沖擊已經在減弱,再疊加四五月份蔬菜種植旺季,CPI上漲壓力有所減弱,整體通脹可控。
中航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指出,5月,CPI整體略低于預期,整體服務業比較疲軟,非食品通脹環比仍然維持在中位數左右。CPI低于預期的核心原因在于幾個方面:貨運物流堵點疏通,貨運費用下降,使得食品運輸成本下降;雨水較為豐沛,帶動蔬菜價格環比下跌15%,跌幅高于歷史同期;供應的增長帶動囤貨行為的減少,蛋類價格環比漲幅1.4%,回到最近幾年的偏低的環比水平。
CPI下一階段走勢如何?
李奇霖認為,從下半年的走勢上看,基數作用可能將會對CPI數據有正面的推動,同時俄烏沖突導致的糧價上漲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高位,將會對部分中下游企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年內依舊需要對通脹壓力保持警惕。
李奇霖進一步表示,CPI整體來看漲幅偏溫和,整體上漲的風險應該是可控的。CPI同比的走勢下半年可能會比上半年稍微要高一些,但是總體的風險應該是可控的,超過3%概率非常的低。
溫彬表示,可能在個別月份不排除會出現突破3%的目標的情況。但從全年的運行來看,現在糧價、能源的價格如果能夠保持穩定,那么整體的物價水平會處于一個相對溫和的狀態,也會為貨幣政策保持靈活穩健提供基礎和空間。
鄧海清指出,進入下半年后,豬肉價格對CPI的壓制效應會基本消除,這使得個別月份,CPI可能在3%以上。但是由于整體存欄量較高,年底的豬肉價格突破區間震蕩的難度較大,下半年通脹整體仍然將維持在溫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