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6月11日電 (薛宇飛 實習生胡靜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2022屆畢業生馬上就要離開校園,他們有的要繼續深造,有的即將步入職場,開啟人生另一個重要階段。
疫情之下,這屆畢業生的求職路注定不平坦,不僅要面對“云面試”“云實習”等意外之考,還要面對招聘會和一些考試的推遲、供給端用人單位招聘計劃的改變等等。這些畢業生如何順利走完步入職場的“最后一公里”,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
中新經緯近期推出“2022就業季”系列報道,對話這屆畢業生,聽聽他們的求職經歷,也希望對正在找工作的畢業生們有所啟發。
文軒(化名)是山東一所普通一本院校2022年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面對就業難、文憑貶值的現象,家人強烈要求他考取研究生學歷。可為了實現經濟獨立,他選擇了就業,成為車企的一名工程師。
以下是文軒的自述:
2021年3月份,我開始準備考研。當時決定考研,一方面是看到很多人都要考,有點從眾心理,另一方面是家里一直跟我說研究生學歷如何好,不考研以后就要吃很多苦。
可能是父母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就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我身上,想讓我替他們去完成。我父親讀的是成人本科,但學歷一直沒有得到承認,在他看來,這是他一直沒有升職的原因。我姐姐是英語專業的本科生,她也認為研究生學歷很重要,生完孩子后還一直嘗試考研。
這些因素的作用下,我報名了。我本科是車輛工程專業,報考了機械里最好考的一個方向——船舶。然后我開始去學校附近的自習室復習,每天早上8點出門,學到晚上10點回來。這種規律的狀態一直維持到2021年暑假前。
暑假我留校學習,每次和家里打電話,他們都會督促我好好備考,讓我認真學。最初我覺得家人的鼓勵給了我動力,可后來我向他們透露說就業也蠻好的想法時,他們會非常強烈地反駁我。我開始覺得,他們沒有考慮過我想要什么,只是他們覺得什么好,然后就把我推到那里。
到后期,我已經不想復習了,卻不知道怎么和家里溝通。從小父親就對我很嚴格,對我們的要求都非常高,不聽話的時候都是“棍棒”教育,現在不會動手了,可是我還是害怕他。
2021年秋招時,我開始留意招聘信息,參加宣講會,投了一些簡歷。當時我也不確定要不要就業,只是覺得如果考不上的話,能有份工作保底。2個月后,我還是拿到一家車企的offer。這份車企的工作待遇不錯,我們專業學生工資的平均水平大概是七八千元/月,這份工作超過了平均水平,有九千多元。那時候就想,就業有就業的好,如果自己有收入了,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吃更多好吃的,去更多地方旅游,最重要的是,我不用再向家里伸手要錢。
我們家有三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父母的負擔比較重。家里不會定時給生活費,一般都是我用完了再問他們拿。越臨近畢業,我越不好意思開口要錢,一方面是父母很辛苦,要生活費的時候會讓我很慚愧,不想給他們那么大壓力;另一方面,除了日常的開支,我有更多想要的東西,有時想買些非必需品,我不好意思告訴他們。
有了保底的工作,我更學不下去了,那段時間,坐在桌子前,一點也不想學習。我也開始懷疑自己考研的動機:是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順應時代潮流?還是我真的想深造?
最終我還是去參加了考試,基本是裸考,成績很差,自然沒考上。結果雖在我的預料中,但仍不知道怎么告訴家里沒考上的事實。后來,鼓起勇氣告訴父親的時候,他雖然沒有嚴肅地批評我,但當即就表示,要我繼續備考。在他們看來,如果你真的想做某件事,只要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盡管和家里達成一致,我先去工作,但父親還是要求我白天上班、晚上備考。有時候,他會在家族群里分享一些文章,比如說大學文憑不值錢、就業競爭激烈之類的內容,這不就是給我的暗示嗎?
我們家三個孩子都上大學了,但父親還想讓我們往更高爬。“人往高處走”固然沒有錯,可是有時候也應該考慮一下,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參加工作了,不需要家里養,還可以適當幫一下家里,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理想的選擇。(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