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鶴年(民生證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裁、執行委員會主席)被查消息公布后,民生證券首度公開回應此事件。
6月13日,民生證券公告稱,馮鶴年涉嫌違紀違法被調查且無法履行職責,暫時無法預計持續時間。目前,公司已著手研究其他符合相應資質條件的人員代為履行馮鶴年的相應職責并維護公司正常的經營秩序。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6月10日發布消息稱,中國證監會山東證監局原黨委書記、局長馮鶴年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馮鶴年2015年7月辭去山東證監局局長一職,選擇下海,2016年底出任民生證券董事長。其掌舵民生證券的近六年間,公司步入快速發展期,規模、盈利指標在非上市券商中居前列,以投行“黑馬”姿態引起業內關注。
當前正處民生證券推進三年上市計劃的關鍵時點,核心管理層突發變故是否會影響公司IPO進程?與此同時,第一大股東泛海控股債臺高筑,所持民生證券股權被凍結,又是否會為民生證券的獨立上市增加阻礙?
投行“黑馬”,盈利快速增長
馮鶴年正式出任民生證券董事長,是在2016年底。彼時,提升經營業績是民生證券的發展核心。當年,民生證券錄得營業收入15.29億元,同比下降近五成;凈利潤1.58億元,同比下降逾八成。
泛海控股在2016年年報中提到,民生證券要以提升經營業績為核心,推進業務創新轉型,培育新的增長動力。
馮鶴年執掌民生證券期間,公司步入加速發展期,五年間總資產規模擴大約1.6倍。
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底民生證券總資產約為335.48億元,凈資產110.33億元;截至2021年末,公司總資產達550.2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凈資產達152.26億元。
與此同時,民生證券經營業績大幅拉升,從2019年開始,年營收同比增幅均超過30%,2021年凈利潤更是突破十億元大關。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民生證券年營收分別為26.88億元、36.2億元、47.26億元;凈利潤5.32億元、9.19億元、12.23億元。在此之前,民生證券的年營收在十億元級別,凈利潤難突破5億元關口。
增收又增利的同時,民生證券主營業務高歌猛進,投行業務發展最為迅猛。
據民生證券年報,2021年全年,公司完成31個IPO項目、18個再融資項目,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20.31億元。截至去年年底,IPO項目在審數量37個。
行業排名上,民生證券已是投行“黑馬”。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的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截至2020年底,民生證券總資產506億元,排名36/102;凈資產138.95億元,排名42/101。
主營業務的行業排名方面,2020年全年,民生證券投資銀行業務收入16.13億元,接近國金證券(16.57億元),排名11/99;承銷與保薦業務收入15.31億元,排名11/97。
其余多項業務收入規模多處行業中游。據上述統計數據,2020年全年,民生證券證券經紀業務收入5.21億元,排名49/100;投資咨詢業務收入918萬元,排名58/93。
自2017年以來,民生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呈現了迅猛發展的良好態勢,各項業務排名迅速提升,行業地位日益突出。
民生證券在官網寫道,馮鶴年曾任證監會創業板部主任、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部主任等職務,具有非常豐富的證券監管機構任職經驗,精熟投行業務并給予了公司投行業務極大支持。
分類評級上,民生證券在2017年被評為A級后,此后兩年均為BBB級,自2020年起為BB級。
據證監會官網,2016年至2021年,民生證券分類評價結果分別為CC級、A級、BBB級、BBB級、BB級和BB級。
分散股權或為謀求上市
近年來,中型券商持續謀求上市,民生證券也不例外。
今年2月,馮鶴年在民生證券策略會上談及公司IPO計劃,為民生證券上市劃定時間表。
馮鶴年稱,公司已開始籌備上市工作,要力爭在三年內登陸資本市場,快速提升民生證券的綜合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發展成為行業內擁有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證券公司。
在2021年年報中,民生證券也提到,上市已經成為公司新發展階段重要的戰略目標,未來3~5年,將基于上市引領戰略,實現公司各項業務穩健發展。
實際上,民生證券謀求上市早有苗頭。自2020年初開始,泛海控股持股持續“瘦身”,民生證券股權逐漸分散,便引發業內猜測——不排除泛海控股逐步出清民生證券股權,為民生證券的上市目標掃清最大障礙。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3月泛海控股首次拋出出讓民生證券股權消息起,不足一年半時間里,泛海控股對民生證券的持股比例已由87.65%降至27.47%。
2021年8月,民生證券不再納入泛海控股合并報表范圍內。
與此同時,民生證券完成了“反向混改”。
2020年8月,民生證券股東股權轉讓引入戰投,同時遷址上海,落戶浦東新區,實現“反向混改”模式,引入上海市區兩級10家國資共計17億元,上海及其他地方國資持股比例合計超30%。
目前,民生證券已經成為典型的“國有股東+民營股東+員工持股”三位一體的混合所有制股權結構。業內有觀點認為,這既符合未來證券行業的競爭發展要求,也為民生證券的獨立上市掃清了障礙。
三年上市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民生證券的發展闊步向前之時,掌舵人被立案調查,是否會為公司IPO增添阻礙?
有中介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從一般企業的IPO程序來看,如果公司董事長被立案調查,該公司可履行更換程序,免去其董事長職務。
“就一般性公司而言,采取類似的糾正、補救措施,不太會影響IPO。而且IPO項目是有整體節奏安排的。”上述人士說,若公司IPO期間出現重大輿情,一定情況下,中介機構可能需要履行核查責任。
另有券商前資深保代對記者表示,預計董事長被立案調查一事,不會影響民生證券原定IPO計劃。
“還要關注馮鶴年被立案調查的原因,結合其任職經歷,是否是在證監系統時出的事?還是在民生證券期間?”該人士稱。
不過,民生證券的“麻煩”不只在董事長被查,還身陷泛海控股債臺之下。
6月13日,民生證券第一大股東泛海控股公告稱,當日公司經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獲悉,北京金融法院凍結了公司持有的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31.03%股權,凍結期限為三年。
泛海控股稱,該凍結事項涉及的相關方為民生信托。公司將與民生信托進行友好協商,爭取盡快解決爭議,釋放被凍結的公司資產。
此外,因中山證券債券交易糾紛案,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股權已被凍結。
據泛海控股2021年年報,2021年10月25日,公司收到由武漢公司及民生證券轉達的北京金融法院送達的《協助執行通知書》。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因與泛海控股發生債券交易糾紛,向北京金融法院提起訴訟,凍結公司持有的武漢公司89.23%股權,凍結公司持有的民生證券31.03%股權。凍結期限均為三年,自2021年10月22日起至2024年10月21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