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 萌
6月14日,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至5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6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折合877.7億美元,同比增長22.6%。
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政企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仍然保持較快增長,整體表現良好。
從行業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2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8%。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2.7%,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32.9%,高技術服務業增長45.4%。
“由此可見,我國吸收外資的結構在進一步優化。”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以高技術產業為例,與去年同期34.6%的增速相比,今年前5個月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速進一步提高。
此外,唐川稱,從行業表現來看,高技術產業繼續“領跑”,服務業吸收外資能力依然強于制造業,整體占比已達到75%,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結構正與發達經濟體逐步接近。
從來源地看,韓國、美國、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52.8%、27.1%、21.4%(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從區域分布看,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16.1%、35.6%和17.9%。
談及地區吸引力,唐川認為,我國中部地區是吸引外資比重最高的區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中部地區兼有生產成本較低、人才結構合理的優勢。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積極吸引外商投資,出臺力度更大的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支持政策,擴大中西部外商投資制造業鼓勵類目錄,發揮服務外資企業專班作用,健全與外資企業常態化交流機制,及時了解他們的困難,對合理需求予以支持。
“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穩定預期。持續優化外商投資服務體系,加大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力度,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
展望二季度,肖本華認為,當前,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利用外資正面臨諸多挑戰,或出現同比增長速度下降的情況,但總體上可以實現兩位數的增長。(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