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6月15日電 (記者 楊顏慈)江蘇省政府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新近發布的《關于充分發揮融資擔保體系作用更大力度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省將通過十條舉措,積極營造良好的融資生態,紓“小微”之困,助“三農”發展。
江蘇省財政廳副廳長徐洪林表示,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數量大、分布廣、信用記錄不足、抗風險能力弱,尤其是受疫情的影響沖擊更為明顯,需要宏觀政策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引導融資擔保、信貸等金融資源更好滿足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渡過暫時難關、恢復健康發展的融資需求。
“當前,融資擔保行業還存在擔保能力不強、聚焦支小支農不夠、銀擔合作不暢、風險分擔補償機制有待健全等問題?!毙旌榱直硎?,為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推動全省融資擔保行業特別是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聚焦支小支農主業,堅持降費讓利,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度。
據其介紹,本次文件的出臺就是旨在通過落實支持政策、強化正向激勵、優化監管評價,為融資擔保機構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全省融資擔保行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融資擔保服務能力。
記者在《通知》中看到,文件分為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突出正向引導激勵、做強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落實各方責任四個方面,共十條具體舉措。
在政策保障和資金投入方面,文件提出要優化融資擔保降費獎補等政策、完善風險分擔補償機制。一系列量化指標被明確:在堅持普惠性獎補的基礎上,對為糧油生豬及“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農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擔保的,財政補貼標準最高上浮50%;科技創新成效顯著的融資擔保機構開展的單戶1000萬元至3000萬元的擔保業務給予風險補償等。
在鼓勵合作創新和科技賦能方面,文件提出要突出正向引導激勵。一是促進擔保業務創新,推廣“小微貸”“蘇農貸”等新型政銀擔合作專項貸款產品,2022年力爭帶動優惠貸款投放規模超過1000億元;二是深化銀擔合作機制,引導銀行降低銀擔合作門檻、放寬合作條件;三是推動科技賦能,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提升融資供需精準匹配和行業整體風險防控能力。
在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支小支農作用方面,該文件提出要做強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其中包括強化支小支農定位、加快再擔保體系建設、嚴格監督管理,落實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名單制管理要求,研究制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管理辦法等內容。
在明確工作責任分工方面,文件強調加強部門協同配合以及健全盡職免責機制。
徐洪林表示,下一步,該省還將研究制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管理辦法以及盡職免責工作指引等配套制度,修訂完善省融資擔保代償補償資金池管理辦法,切實有效保障《通知》的各項政策得到貫徹落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