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 肖欣)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14日以線上形式召開第43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論壇上發布《2022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展望》報告,研判在新冠疫情與百年變局的疊加影響下,國際國內形勢對于經濟走勢的影響。
該報告指出,影響經濟發展的國際風險因素主要分為兩部分。其一,全球疫情疊加俄烏沖突導致的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和債務危機。國際糧食供應鏈紊亂,各類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對中低收入國家糧食安全帶來沖擊。俄羅斯受到歐美制裁,原油和天然氣價格飛速上漲。國際資本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美聯儲加息后,全球利率上升,發展中國家償債成本上升,特別是低收入國家國債利率前四個月最高為8.4%,伴隨著嚴重的外債支付困難,加劇發展中國家資本外逃風險和債務困境。
其二,美國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今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年化環比降1.51%,2020年二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美國經濟目前出現經濟過熱信號,高通脹率和低失業率并存。美國連續13個月通脹率超過4%,5月年度總體通脹率升至8.6%,4月份美債長短期收益率倒掛,納斯達克和標普500等股指從3月底開始趨勢性下調,并于4月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
報告指出,由于美聯儲設置了較低的長期通脹目標,必須大力采取加息等緊縮性政策以降低通脹,這會推升失業率,迫使經濟進入衰退。美國持續加息不可避免,“硬著陸”風險加劇。
國內影響因素方面,該報告認為,受新冠疫情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受到沖擊,投資、消費、外貿等均承受下行壓力,面臨諸多挑戰。經濟下行壓力下中國債務總體風險可控。
綜合宏觀報告中所列舉的國內外因素,ACCEPT常務副院長厲克奧博提煉了十條穩定當前經濟增長的政策建議。第一,穩定消費,釋放消費潛力;第二,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穩定并吸納就業,促進職業技能培訓市場發展;第三,暢通基建融資機制,加大新基建、新能源投資強度;第四,房住不炒,穩定房地產市場;第五,穩定股市,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信心;第六,穩定供應鏈和糧食供給,確保經濟運行安全;第七,提振互聯網平臺企業信心;第八,增加教育投資,提升人力資源總量,增強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潛力;第九,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第十,加強國際交流與溝通,積極主動應對國際挑戰。
ACCEPT院長李稻葵針對該報告發言時強調,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眾多挑戰,應綜合施策,積極應對。在目前面對的諸多問題中,短期挑戰表現在消費增速下滑、失業率上升、俄烏沖突沖擊等。針對短期風險,應采取有效的政策回應。中長期看,建議保護投資者積極性,保護民營企業。須認識到健康的市場經濟是全社會的利益共同體,協調政府部門、投資者、勞動者等各方激勵相容,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須建立一套機制,激勵政府培育與監管市場經濟的發展,從而讓政府的作用與市場的作用同向發力。
李稻葵表示,通過綜合施策,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穩定在合理區間,中國經濟仍將釋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