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供穩價構筑“日常供應、安全供應、應急供應”三道防線做好“來源、渠道、大戶、交通、集配、零售”六要素
三道防線穩住北京“菜籃子”“肉案子”
疫情期間,不理性囤貨極有可能將價格上漲壓力從終端層層傳導至批發市場,進而影響到生活必需品的價與量。北京本輪疫情從暴發直至6月6日恢復堂食,北京居民并沒有明顯感受到斷供漲價的壓力。北京市商務局在十余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中都發布出一個十分明確的信號——北京有能力在突發狀況下做到保供穩價。
面對一個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超大型消費城市,北京這五年來,“穩”字是如何做到的?
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趙衛東近日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五年來,北京市商務局會同相關部門和企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生活必需品供應保障機制,構筑和夯實“日常供應、安全供應、應急供應”三道防線,2020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則為完善和創新保供穩價機制提供了契機。在此過程中,北京市建立了包括承儲、屠宰、批發、倉儲及零售為保供骨干企業的“北京隊”,政府儲備機制也在應急狀態下起到了市場供應“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
制定應急預案 最高限價穩住“肉案子”
今年4月25日北京本輪疫情初期出現囤貨搶購現象,各銷售渠道訂單猛增。作為北京市重點保供企業,二商肉食集團緊急向市場投放肉類產品1200余噸,穩住首都市民的“肉案子”。
6月10日,北京二商肉食集團通州本部分割車間,一只只來自河北、遼寧、內蒙古大紅門屠宰基地的白條豬,被兩個快速旋轉的大鋸切割成前中后三段,再分別傳送至不同流水線,工人們對其進行分割、稱重、包裝,整個過程僅需45分鐘。分割好的豬肉中約有30%作為凍肉,待急凍處理后進入-18℃的冷庫中儲藏;另有70%作為鮮肉在0-4℃的條件下入庫發貨,隨車進入各級流通市場,最終擺上北京市民餐桌。
“我已經3個月沒回家了,本輪疫情期間這個院子里有800多人直接駐廠。”二商肉食集團黨委委員、常務副總經理孫鐵新告訴新京報記者,作為重點保供企業,二商肉食集團是北京肉食產品供應的主力軍。“產得出、供得上、不脫銷、不斷檔、不漲價”,這關乎疫情期間北京市民“菜籃子”“肉案子”“奶瓶子”的穩定。
今年4月,北京本輪疫情暴發時,二商肉食集團安排承德大紅門、安平大紅門、阜新大紅門、呼倫貝爾大紅門等自有屠宰基地提高產能,優先保障北京市場供應;公司物流部抽調技術過硬的司機組建應急保障物流專班,隨時待命;包括通州本部在內的3家京內屠宰基地制定了極端情況下的應急保障預案,確保只要市場有需求,24小時不間斷供應,同時給所有經銷商下達當日最高限價,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現場檢核監督。
4月22日至6月6日,二商肉食集團共向北京市場投放了23379噸肉類產品,其中生鮮豬肉20998噸、牛羊肉1571噸、熟肉制品810噸。這段時間,二商的熟肉制品較日常需求增長了30.9%,牛羊肉、生鮮豬肉與日常需求基本持平。二商肉食集團各職能部室人員、銷售隊伍均補充到生產一線,100%滿足市場訂單需求。
孫鐵新認為,之所以能在突發狀況下穩住首都豬肉供應,得益于多年來的供應鏈體系建設。“2019年非洲豬瘟襲來,企業面臨生死存亡考驗,豬進不來,出路在哪里?”為此,二商肉食集團加速“走出去”,通過并購、租賃、新建等模式進行生豬養殖、屠宰加工等產業布局,截至目前已在全國建立13家屠宰加工基地,下屬公司達31家。
在河北承德、遼寧阜新、內蒙古呼倫貝爾、河南開封等地,“大紅門”與牧原股份、正大集團、溫氏股份等頭部生豬養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保障生豬供得上。而屠宰體系的建成,能夠使二商肉食集團在不同地區間靈活調配產能,一旦某地遭遇疫情等突發狀況,周邊省份的“大紅門”能夠迅速調配補充供給。用孫鐵新的話說,假設北京有一家大紅門屠宰基地因疫情停止運轉,另外兩個基地也能夠滿足供應需求。
“日常、安全、應急”三道防線穩市場
二商肉食集團是北京保供穩價機制的一個縮影。
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趙衛東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是一個有2000多萬人口的超大型消費城市,生活必需品特別是蔬菜、水果絕大部分來自外埠。“結合供應特點,近些年我們會同相關部門和企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生活必需品供應保障機制,不斷夯實日常供應、安全供應、應急供應三道防線。一是市場監測機制,及時掌握供需情況;二是產銷合作機制,抓好貨源組織供給;三是重點企業聯系機制,發揮保供骨干企業作用;四是政府儲備機制,強化平時預防;五是構建了由市級相關部門和各區參與、骨干企業聯動的應急保障機制,強化應急協調和處理,確保在應急狀態下生活必需品供應迅速、順暢。”
趙衛東介紹,目前北京市商務局監測的樣本企業大約有180家,包括生豬屠宰企業、批發市場、連鎖超市、社區菜市場、電商和直營直供企業等,監測品種包括16大類100余種商品,“通過每日監測,能夠及時了解市場供應和價格情況。”此外,北京還與河北、山東、內蒙古、廣西、海南等供京蔬菜生活必需品主產地建立了緊密的產銷合作機制,多次在春節前組織開展冬季蔬菜保供聯合行動。同時利用批發市場運銷大戶在外埠建立的生產基地,抓好貨源組織供給,建立了包括承儲、屠宰、批發、倉儲及零售為骨干企業的“北京隊”,日常工作中加強聯系對接,協調組織貨源,發揮市場保供主力軍作用。
作為北京市民的“菜籃子”“果盤子”,北京新發地市場在保供穩價中發揮著主渠道作用,其日吞吐蔬菜1.8萬噸、果品1萬噸、生豬2000多頭、承擔著首都70%以上的農產品供應。
新發地宣傳部部長童偉告訴新京報記者,北京農產品自給率較低,80%來自全國各地。制約農產品穩定供應的主要因素來自天氣和交通,一旦產品收不上來,勢必影響北京市場供應。“作為批發市場,預測農產品供應的可控率和穩定性很有必要。”
2013年-2015年,新發地開始規模性地組織商戶在上游建立自有種植基地,目前種植面積達300萬畝左右,能夠保障北京日常農產品的穩定供應,也具備應對突發情況的保供能力。“從商戶角度來說,種植、采摘、分揀、儲存、運輸、包裝一套跑下來,能夠自己控制成本,新發地單品大王基本都有參與上游種植基地建設。”
童偉說,回看前幾年市場發生的“蒜你狠”“姜你軍”,很大問題出在農產品作為期貨被人為炒高價格,“現在北京很少發生這樣的情況,這就是我們做種植基地發揮了重大作用。農產品是基礎保障性事業,保供穩價是批發商戶的使命,最理想的運營狀態是價格平穩,消費者心里也踏實。”
承德大紅門最快3小時內將產品調配進京
談及保供,孫鐵新與童偉都對今年4月下旬發生的囤貨現象印象深刻。
“4月25日,各個銷售渠道訂單猛增,及時安排周邊自有基地提升產能、保障供應、監督經銷商限價銷售等一系列工作安排和落實,基本是連軸轉。”孫鐵新說,二商肉食集團當天向北京市場供應白條豬11000余頭,豬牛羊肉類產品總量1200余噸,較平日增加500余噸,保障了各個渠道的訂單需求。
孫鐵新坦言,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給企業銷售渠道、產品結構帶來深遠影響。隨著二商肉食集團屠宰加工基地全國布局的實現,京內精加工能力、物流配送能力進一步提升,如今應對突發狀況也更加從容。假設類似搶購突然發生,周邊省份的大紅門屠宰基地從緊急調豬、屠宰,到運送白條豬到京內進一步分割、加工,整個過程可在8小時內完成,承德大紅門甚至最快可在3小時內將產品調配進京。
“在北京,政府主導的保障任務是有能力的,老百姓沒有必要恐慌。”孫鐵新說,不理性的囤貨、哄搶會打亂企業生產計劃,造成成本上漲,反而不利于保供穩價。
童偉也說,“新發地是一級批發市場,疫情期間會加大力度組織商戶從全國各地采購,同時市場也有一定儲備量,不會出現斷供問題。”
“囤貨搶購給我們工作帶來的壓力在于,如果補貨不及時,會給老百姓帶來恐慌,市場供應秩序會受到影響,也可能會導致價格上漲。一般有一個傳導規律:電商平臺最敏感,線下零售會跟風,集采集配企業傳導,批發市場出現異動,直至影響到量和價。要避免恐慌,化解漲價壓力,前提是貨物要充足,也就是從批發端到零售端,都要做到貨物來得了、調得動、補得快。”趙衛東總結道。
北京市商務局為此匯總出“六要素”:一是來源,“什么季節吃什么地方的什么品種的菜要一清二楚”;二是渠道,“貨物在產地哪個組織哪個企業的手里也要一清二楚”;三是大戶,“要組織好市場內經營不同品類的大戶,只有他們有能力一個電話保時保量把東西調過來”;四是交通,“沿路交通要精準規劃好,不能堵在路上,還要最短路線、最快時間”;五是集配,“集采集配是重要的中間環節,貨來了要下得去”;六是零售,“有了貨,得有人去賣,電商、商超、社區菜市場菜店等,要多元化、差異化,還要及時性和便利性”。
“以上這六個要素必須組織好。如果預測到可能會出現搶購,會組織批發和零售兩端都加大進貨備貨,必要時還要投放政府儲備,零售端備貨量能達到平時的3倍-5倍,同時提升分揀和配送能力。做到了這些,才能保證我們商超、菜店不空架、不漲價。”趙衛東說。
政府儲備成為“穩定器”“壓艙石”
事實上,在北京市保供穩價機制中,政府儲備發揮著重要作用。
今年4月27日,100噸雞蛋政府儲備被直接投放到北京零售端,以滿足快速上漲的市場需求。
趙衛東介紹,為做好生活必需品應急供應保障,北京市從1992年起就建立了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制度,至今已有30年,其間不斷優化調整和完善,目前已建立起包括糧油、肉類、雞蛋、蔬菜、食糖、食鹽等政府儲備,應急狀態下起到了市場供應“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
新發地、二商肉食集團也均參與到北京市政府儲備環節中。據孫鐵新介紹,二商肉食集團一直承擔著北京市凍肉儲備任務,目前承擔儲備量為凍豬肉常規儲備2250噸、生豬121000頭,凍牛羊肉2800噸,活牛5700頭,活羊120000只,清真肉制品20噸。2020年-2021年承擔臨時增加儲備2萬多噸,高峰期承擔凍肉儲備總量高達25150噸。2020年7月8日至12月2日向市場投放凍豬肉儲備2927.32噸,2021年2月1日至2月10日向社會投放905.78噸凍豬肉儲備,對平抑豬肉價格起到了積極作用。
童偉說,新發地正著手搭建信息化平臺,上至田間地頭,下至商超與消費者,找到中國農產品在流通鏈條上的關鍵節點,利用數據化手段幫助農產品實現適銷對路,并根據消費需求變化及時調整農產品品控標準、包裝標準、分揀標準等,真正實現供需穩定。
政府儲備是如何儲備及投放的呢?趙衛東解答稱,北京市政府儲備采取“政府委托、企業代儲”的原則,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各類生活必需品的承儲企業(包括品種和數量)。企業中標后,會簽訂《政府儲備委托承儲協議書》,企業按照合同約定,儲存規定數量的儲備物資,并負責儲備物資日常的管理,“北京市商務局每年按照標準給予企業一定的儲備費用。為保障儲備商品數量和質量符合協議要求,工作中會加強對儲備物資的檢查與管理。”
生活必需品投放一般會采取幾大步驟。首先,市級相關部門通過日常監測,及時掌握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及價格變化情況,當發現市場出現貨源不足、供應短缺或短時間內價格波動較大時,及時會商研究,研判市場供需情況及后期走勢,提出處置措施及建議,上報市政府。“待批準后,我們組織承儲企業開展投放,在日常供應保障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市場供應數量,穩定供應及價格。”趙衛東說。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