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童心
受到疫情和供應鏈影響,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廠商特斯拉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和德國柏林的新汽車工廠正在遭受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在特斯拉官方認可的硅谷特斯拉車主俱樂部的采訪中,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由于電池短缺和疫情導致的出口問題,特斯拉的新工廠難以增加產量。這份采訪于美國當地時間6月22日被完整披露,主要談到了特斯拉今年6月之前面臨的生產問題。
“柏林和奧斯汀的工廠現在都是巨大的熔爐,就像有巨大的咆哮聲,這是金錢在燃燒的聲音。”馬斯克說道。他表示,受影響最為嚴重的是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工廠,導致該工廠至今只能生產很少數量的電動車。一方面因為在提高新型“4680”電池的產量方面面臨挑戰;另一方面用于制造傳統的“2170”電池的材料被困在中國的港口。
相比之下,柏林工廠的形勢略好,該工廠主要使用傳統的“2170”電池制造電動車。此外,由于中國制造的一些汽車零部件也供應于特斯拉加州工廠的汽車生產,因此上海的疫情也對加州工廠生產產生了影響。
6月以來,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始大幅提升產量,目前已經恢復到與疫情前基本持平的水平。針對有消息稱特斯拉將于7月份對工廠進行升級,以進一步提升產量,特斯拉方面未對此向第一財經記者予以回應。
第一財經記者從內部人士了解到,疫情前特斯拉每周(7天24小時)產能在1.5萬輛以上,根據特斯拉工廠的升級改造計劃,未來周產能可達到2.2萬輛的新高。特斯拉方面未就這一數據予以證實。
馬斯克將過去兩年視為汽車供應鏈的“噩夢”。“糟糕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發生,我們還沒有擺脫困境。”馬斯克說道,“特斯拉最關心的還是我們如何讓工廠保持運轉,這樣我們就可以正常給員工發工資而不至于破產。”
馬斯克已經表示對特斯拉進行裁員,將帶薪員工裁去10%,整體勞動力減少3.5%,他認為經濟衰退很快會來臨。
根據咨詢機構AlixPartners最新發布的一份汽車行業展望報告,該機構預計汽車產業鏈的供應限制將持續到2024年,并預計今年全球汽車總銷量將降至7900萬輛,2024年將反彈至9500萬輛。
AlixPartners特別強調了疫情對電動車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報告稱,過去兩年,電動車原材料成本增加了一倍以上。成本增加主要是由鈷、鎳和鋰等材料引起的,這些材料用于為電動汽車和電動卡車提供動力的電池生產中。
具體來看,截至今年5月,電動汽車的平均原材料成本總計為每輛車8255美元,比2020年3月的每輛車3381美元上漲144%。AlixPartners還稱,電動汽車的特定成本已從過去兩年的大約2000美元增加到4500美元。
艾睿鉑駐上海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汽車和工業業務負責人戴加輝博士(Stephen Dy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電動汽車目前很難賺錢,因為體量仍然較小,而電池成本居高不下。隨著許多地區政府補貼的逐步取消,電動汽車價格上漲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電動車的需求仍在不斷增長。根據AlixPartners的預測,到2028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占比將達到33%,到2035年占比將達到54%。而去年,電動汽車在全球銷量中的占比不到8%,今年第一季度不到10%。
報告還稱,為了滿足電動車的不斷增長的需求,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現在預計從2022年到2026年在電動汽車和電池上投資至少5260億美元。這是2020-2024年5年電動汽車投資預測的兩倍多,當時預測汽車廠商在電動車和電池方面的投資約為2340億美元。
與此同時,特斯拉的競爭對手也在大力發展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電動車產能。6月23日,德國寶馬方面稱,在中國投資150億元人民幣的新工廠已正式開始生產,新工廠將把寶馬在中國的年產量從2021年的70萬輛提高至83萬輛。新工廠將用于電動車的生產。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前五個月在中國銷售的汽車中有近四分之一是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