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7月1日電(記者 林波)“郡縣治,天下安。”自古以來,縣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起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
小塊頭,也有大能量,這是浙江縣域經濟的生動詮釋。
擁有6000多年文明史、1300余年立縣史的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濱海古城。2021年,該縣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GDP達到669.8億元,是全國百強縣。
象山海島一景。 林波 攝在共同富裕趕考路上,濱海古城如何“更新”,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昨日之象山,偏安一隅、車馬難通;今日之象山,機遇無限、未來可期。”7月1日,象山縣委書記包朝陽在該縣舉行的象山城市空間價值發布會上表示,濱海古城的有機“更新”,藏于軌交時代、海洋時代、雙碳時代、亞運時代的四重利好,蘊于城市空間、產業空間、美麗空間、鄉愁空間這四大新空間。
萬象山海的自然風光、千年漁鄉的民俗風情、百里銀灘的運動風尚、十分海鮮的美食風味、一曲漁光的影視風華……這是象山縣向公眾展示的“美麗空間”。
當前,象山正全力打造“象山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構筑“美麗空間”新發展格局。2022年,該縣排摸包裝了一批濱海文旅項目資源,重點發展帆船、游艇、海釣、露營等年輕、時尚、高端的業態項目。
以“一城、兩岸、三島”項目為例,“一城”即石浦漁港古城,“兩岸”即時尚東海岸和潮隱西海岸,“三島”即神秘花岙島、浪漫檀頭山島和生態東門島。
“石浦漁港古城是國內目前保留最為完整、具有鮮明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漁鎮。”象山縣旅游發展中心副主任邵震洋以石浦漁港古城為例解釋說,該縣擬對其進行整體改造提升,引進文化藝術、美食餐飲、親子教育、休閑娛樂等多種業態,打造具有漁鄉味、煙火氣、年輕態的“一座活著的古漁鎮”。
獨特的海洋文化孕育出獨特的象山產業空間,正成為半島民眾共同富裕的秘籍之一。
當前,象山正聚力打造臨港裝備、綠色能源、功能材料等制造業產業集群,構建現代化海洋經濟產業體系,特別是立足于得天獨厚的海洋新能源資源謀劃打造零碳產業園、清潔能源島,已吸引一批新能源領域頭部企業,一條超百億元的海上風電總裝全產業鏈加速形成。
“象山鄉村不僅是生活休閑樂園,也是創業創新福地,已然成為最富價值的投資空間。”象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璐表示,“十四五”期間,該縣將整合10億元資金打造具有象山山海特色和市場營運特色的未來鄉村20個,項目資金以產業和規劃為導向,優質項目在哪里,資金保障到哪里。
象山石浦漁港古城一景。 林波 攝長龍跨海,連接沿海城市;列車往來,旅客川流不息。這是未來象山開通市域鐵路的場景。
誠然,發展縣域經濟更要彌補自身短板。今年1月,寧波市域鐵路象山線先行節點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力爭3年內建成通車。
“軌道交通拉升城市框架,擴大輻射范圍,引發城市溢出效應。”據象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周峰介紹,該縣將發揮高鐵站點和軌道交通站點的TOD疊加集聚效應,建立良性的城市經營模式,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事實上,除了在交通方面的接軌外,軌交時代也讓象山更好地發揮資源、產業和開放優勢,打造現代化濱海大都市。
象山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曉東表示,當下的象山,是一座“剛剛好”的城市,“多重機遇疊加賦能,發展風口剛剛好;融入一小時交通圈,交通距離剛剛好;蓄勢跑出加速度,發展態勢剛剛好。”
而今,以象山為代表的浙江多地縣市區正因地制宜施展“三十六計”,走向共同富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