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 (記者 張素)“發展綜合智慧能源將成為構建我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抓手”,近日在線舉辦的一場綜合智慧能源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有此判斷。
6月30日,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在線舉辦綜合智慧能源研討會。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三峽集團、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華北電力大學、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西門子(中國)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破題”智慧能源。
“能源轉型將發生顛覆性變化,但從目前來看,我們還面臨很大挑戰。”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主任張希良教授在會上致辭時說,以綜合智慧能源為題召開研討會,邀請本領域內工作在一線的專家學者,就是希望碰撞出智慧火花。
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分享了各自研究進展及觀點。其中,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中心調度室主任黃越輝介紹了我國大型能源基地的特性和面臨的挑戰,能源智慧發展實踐及相關技術思考。
黃越輝進一步指出,能源基地規劃、建設、運行全環節正朝著智能化和智慧化方向發展,但在規劃等前期環節,智能化還相對落后,迫切需要升級。她還表示,未來應加大電力氣象災害智慧預報預警技術、新能源發電設備智能運行控制技術、能源基地匯集與送出的新型電網技術的研發。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互聯網專委會主任曾鳴認為,綜合能源系統通過與互聯網技術及思維深度融合,可以圍繞“兩高三低”目標(用能效率提高、供能可靠性提高、用能成本降低、碳排放降低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降低),統籌協調好能源供給、運行和消費環節中安全、環保和經濟之間的關系,從而解決安全、環保、經濟“能源三角”問題。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高峰建議,利用數字化的手段,打通電力鏈源網荷儲各個環節,提升業務鏈(規劃、建設、運行、管理、調控)各環節的效率、效能。同時,充分挖掘和發揮電力大數據的作用,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
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高級核心專家王德慧介紹,他們開發了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技術以應對3D(去碳化、去中心化、數字化)驅動的能源變革。
此外,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趙勇強、清華大學電機系副教授張寧、中國三峽集團三峽科技公司首席技術官齊志新,就綜合智慧能源發展前景、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如何通過市場化改革等機制創新來推進綜合智慧能源發展等問題展開研討。
有與會專家認為,推進綜合智慧能源發展需要更加關注體制層面的突破,比如定價、結算與現行體制機制如何銜接等。而從長遠來看,多能互補和數字化管理是現代能源產業發展的趨勢,是提高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擴大清潔能源占比、助力能源系統低碳轉型的必然選擇。需要深入分析綜合智慧能源項目的實施效果、面臨的技術經濟和政策挑戰,探索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本次研討會由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副主任黃俊靈主持。(完)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