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 (記者 張素)7月1日,鐘表鑒定團體標準《名表真假鑒定規范》正式發布。相關人士表示,希望以此作為行業鑒定服務“標尺”,更好保障消費者的網購權益及體驗。
《名表真假鑒定規范》對鐘表類術語、鑒定專業環節進行明確定義和規范說明。其中,這份標準從七個鑒定維度對鑒定操作過程進行規范,包含商標、標識、外觀、功能、機芯、打磨和材質等項目。
標準還對宏觀、顯微、功能、分解和光譜等五個重要鑒定方法提出了實踐指導意見,確保以更有效、規范、專業、全面的鑒定服務,保障消費者權益。
《名表真假鑒定規范》由中國商業聯合會鐘表眼鏡商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聯合得物App等共同起草編制,并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委員會批準。
有報告顯示,中國高端手表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不過,由于沒有統一的鐘表鑒定標準,從業人員在操作過程中缺乏通用的鑒定流程及標準依據。
業內人士表示,發布標準不僅有助于名表鑒定服務能力與技術提升,有效填補鑒定行業在鐘表領域的標準空白,也為鐘表消費市場的健康良性發展打下重要基礎。與此同時,不斷優化的市場環境將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帶動整體消費升級,構建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已有不少團體標準得以發布,比如鞋類鑒別團體標準、《化妝品鑒別指南》等。參與發布實施這些團體標準的得物App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已構建商品研究團隊、一線查驗鑒別團隊,搭建了人員、硬件和技術并重的查驗鑒別體系,并在計算機識別、AI智能等前沿鑒別技術不斷創新,希望持續提升鑒定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為消費者塑造有品質的消費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