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泉州7月4日電 (周欣 胡曉虎 殷同)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新建福廈鐵路泉州灣跨海大橋4日完成無砟軌道施工,為后續鋪軌貫通和通車運營創造了有利條件。
新建福州至廈門高速鐵路(簡稱“福廈高鐵”)位于福建省沿海地區,北起福州市,南至廈門市和漳州市,正線全長277.4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預計2023年開通運營。
新建福廈鐵路泉州灣跨海大橋(左)和已建成的泉州灣跨海高速公路橋。 中交二航局供圖當天完成無砟軌道施工的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泉州灣跨海大橋,位于泉州市境內,全長20公里,其中海域施工長度9公里,是國內首座跨海高速鐵路橋。
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廈鐵路6標項目常務副經理劉福星介紹,泉州灣跨海大橋無砟軌道總長52.4公里,施工面臨材料運輸難、交叉施工作業面多、技術標準高、工期壓力大等諸多困難。施工中,中交二航局施工團隊堅持黨員帶班,高效協調各類生產要素,定期召開進度分析會,不斷優化施工方案,技術骨干加強作業指導、現場盯控和服務工作,加快工序銜接。
無砟軌道施工質量是確保列車運行安全平穩的關鍵所在,項目采用的CRTSⅠ型雙塊式無砟軌道作為長大混凝土結構物,要求一次成型,有精度高、作業銜接性強等特點。
為確保海上大跨多聯特殊結構橋梁無砟軌道施工精度,項目團隊針對海上復雜環境特征,研發并成功應用了跨海多聯大跨徑橋梁CPIII快速組網方法、用于強風區無砟軌道精調的防風方法、跨海高鐵斜拉橋雙塊式無砟軌道線形控制施工方法。
跨海雙橋并立成為泉州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中交二航局供圖“我們通過原材料和工序的控制,確保了混凝土強度和表面裂縫的防治工作。同時項目團隊嚴格控制施工精度和結構尺寸,引進先進工裝,采用自動軌枕分枕平臺、自動軌排鋪裝機及軌排精調機械等智能無砟軌道施工設備,大大提高了無砟軌道施工的精度和質量。”中交二航局福廈鐵路項目總工翁方文如是說。
泉州灣跨海大橋無砟軌道的施工完成,意味著福廈高鐵向2023年通車目標又邁進一步。福廈高鐵通車后,福州、廈門兩地將實現“一小時生活圈”。此外,作為京福高鐵的重要延伸,福廈高鐵建成后將使福建6個設區市實現“高鐵進京”,將有效解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鐵路“瓶頸”制約問題,促進福建快速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