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就業在行動 | 新職業反映數字經濟發展需要 擴大多樣就業“蓄水池”
央視網消息:來看《穩就業在行動》,今天關注的是新職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向社會公示了18個新職業,這些新職業會對就業起到什么作用呢?
總臺央視記者 宋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新的商業模式和就業形態不斷涌現,種類繁多的新職業應運而生。這次公示的18個新職業,我們先來看一下有哪些。
這批公示的新職業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中未收錄的,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已有一定規模從業人員,并且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專業和技能要求的職業。
這次公示的18個新職業首先反映了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從新職業專有名詞的變化就可以看出,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等等,這些都是數字職業化,體現了技術變革。同時,技術變革還會帶來一批職業數字化升級轉型。比如這次發布的農業數字化技術員就屬于傳統職業數字化轉型。
而像碳匯計量評估師、綜合能源服務員、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煤提質工等新職業則反映了能源與經濟結構的悄然改變,順應了碳達峰碳中和的趨勢。
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孩子在家怎么教、孩子研學怎么報,這類問題牽動著廣大家長的心。18個新職業當中,家庭教育指導師、研學旅行指導師確立了從事家庭教育和研學旅行指導人員的職業屬性、界定職業工作任務等,應該說是很有必要,正當其時。
此外,還有一個比較典型的新職業是民宿管家。最近這些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和旅游訴求的不斷細化,民宿行業蓬勃發展,民宿管家從業者實現由0到百萬級的規模跨越。
不少人們以前知之甚少,甚至聞所未聞的新就業形態逐漸演變為標準清晰、任務明確的新職業,不斷滿足著更加個性化、多元化、精細化的美好生活需要。新職業拓展了職業版圖,也讓勞動者有了更多就業新選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 劉新昌:國家發布新職業,開發相應職業技能標準,可以為設置職業教育專業和培訓項目、確定教學培訓內容和開發新教材新課程提供依據和參照,從而實現人才培養和市場對接、與社會需求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