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7月7日電 (付敬懿 吳玲慧)“今年的采摘季剛剛過去,采摘后技術管理馬上就要跟上,村里一定要給我留好充足的人手。”步入7月,湖南長沙智博藍莓產業園董事長李羅生趁著難得的空閑,與獅子嶺村的勞務公司商定起下階段用工需求。
位于長沙望城區茶亭鎮獅子嶺村的智博藍莓產業園是湖南目前最大的藍莓種苗基地,坐擁藍莓1480畝。6月以來,藍莓迎來成熟季,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采擷、嘗鮮,也讓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
此起彼伏的丘陵上,一張張大網覆蓋果林,保護著成熟的藍莓果不受鳥類侵襲,游客提著小籃子穿梭在藍莓樹叢中,邊品嘗邊采摘邊拍照。遠處,當地村民穿梭在藍莓叢中,雙手熟練地在枝頭翻飛,很快就裝滿一籃藍莓果。
小朋友體驗藍莓采摘樂趣。 吳玲慧 攝“這里曾是一片荒山,我們在這里種植藍莓9年,從最初50畝發展到如今1480畝,形成了種苗培育、鮮果采摘、深加工的產業鏈。”李羅生說,采摘的藍莓鮮果一部分直接售賣,一部分深加工制作成藍莓干、藍莓酒等產品。
從2019年起,長沙智博藍莓產業園與獅子嶺村合作種植千畝藍莓,今年藍莓全部進入豐產季,日產達萬余公斤,預計總銷售額達3000萬元;村集體入股的260畝將增收數十萬元,再加上土地流轉金等,藍莓產業可為獅子嶺村每年增收約150萬元。
“以前村民聽都沒聽過的藍莓,現在成了村里的主導產業。”茶亭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譚丹表示,基地曾是扶貧產業項目,曾幫助60多位貧困戶脫貧,如今學習了種植技術的脫貧戶大都留下來務工,還帶動當地農民通過種植藍莓致富。
游客在藍莓產業園采擷、嘗鮮。 吳玲慧 攝“畝產值3萬多元,今年收入估計有二三十萬元。”獅子嶺村村民譚自主就是受益者之一。前年看到村里舉辦的藍莓文化節人氣火爆,他也嘗試種植了十余畝藍莓。“產業園給我提供種苗、傳授技術,并且負責保底銷售。”
過去貧瘠的荒山如今瓜果飄香,變成流金淌銀的金山銀山。地處丘陵地帶的茶亭鎮,離湖南省會長沙不到一小時車程,此前處處是荒廢的山坡林地。近幾年,茶亭鎮圍繞望城區定位的“兩帶三片”空間布局,打造現代都市農業,全力促進鄉村振興。
“都市農業休閑體驗帶、生態種植科普示范片、現代養殖休閑觀光示范片等,都是鎮里的目標。”譚丹說,如今,茶亭鎮新開發了2500畝油茶種植,周邊山地建起一個個楊梅、黃桃、藍莓基地,打造水果經濟作物連片,茶亭鎮人均年收入達到二三萬元,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踏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