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7月29日電 (杜成)道路水浸預警、廣告牌墜落預警、疫情隔離門磁報警……這樣的“智慧”感知場景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常見。而今后,這樣的預警信息都將通過智慧終端“神經末梢”,第一時間傳達到成都新打造的“中樞大腦”中。
29日,“智慧蓉城市域物聯感知中心”(下稱:感知中心)正式設立后迎來首批媒體代表探訪。據悉,該中心的設立走在全國前列,未來將通過感知終端、通信網絡、管理平臺等構建起萬物互聯的城市神經網絡,實時感知城市主要生命體征,提升成都感知判斷、快速反應的城市治理能力。
提升城市感知判斷快速反應能力
根據《成都市“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規劃》透露,成都市將以“智慧蓉城”建設為牽引,全面推動城市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轉型,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
物聯感知體系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使能基礎,以物聯網、AI算法、大數據分析等新型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在城市布設感知終端,實時收集監測多樣化感知數據,智能挖掘分析數據信息,實現城市主要生命體征的實時感知,提升城市感知判斷、快速反應的能力,是做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一環,在超大城市治理中能發揮很多作用。
以門磁這個小型感知終端為例,在疫情防控期間,針對居家隔離人員,可以加裝門磁精準監控隔離人員出入情況,減輕基層人員管控壓力,助力高效疫情防控。
同時,門磁還可以應用于獨居老人看護、群租房治理,將門磁和水、電、氣表數據進行結合,當遇到長時間不出門且沒有消耗水電氣時,可以判定為獨居老人病危需要及時關懷;當遇到出入異常頻繁且水電氣消耗特別高的情況,可以判定為群租房需社區及時排查……
據介紹,通過“一源多用、一事多源”可以快速發現、處置城市事件:“一源多用”即一個感知終端可以應用于不同的城市治理場景,實現集約共享;“一事多源”是指運用綜合多種感知終端的數據來判斷是否發生城市事件,提升事件發現的準確性。
“智慧蓉城市域物聯感知中心”?!〕啥汲峭都瘓F 供圖到2025年末計劃接入5000萬個感知數據
據悉,“智慧蓉城市域物聯感知中心”由成都城投集團所屬成都城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籌建,將圍繞智慧蓉城統一建設市域物聯感知體系要求,堅持“全面覆蓋、共建共享、協同應用”的建設原則,落實智慧蓉城相關規劃和實施方案,推動物聯數據與公共數據、社會數據的全面融合,通過場景營造、態勢感知、監測預警、數據分析等智慧應用,加快物聯感知體系建設。
據成都城投智慧城市公司研發技術中心負責人張蓉現場介紹,該感知中心通過感知終端、通信網絡、管理平臺等構建起萬物互聯的城市神經網絡,實現物與物的聯結、物與人的聯結,匯聚城市脈搏(傳感、定位、射頻識別)類感知數據及城市影像數據。利用算法模型對多維感知源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實現更加精準主動地發現城市事件和潛在風險,提高預警信息的準確性。
“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是建設數字政府、構建數字社會、發展數字經濟的必由之路?!睆埲乇硎荆摳兄行奈磥韺⑦M一步抓好物聯感知體系建設。
據透露,該感知中心力爭到2023年末,完成300萬個感知終端建設;到2025年末,通過自建、帶動社會資本共建,共計接入5000萬個感知數據,實現多元渠道布局千萬級社會治理感知節點。
值得一提的是,該感知中心數據還將按標準統一接入智慧蓉城數據資源體系與智慧蓉城運行管理平臺,有效支撐超大城市科學敏捷治理,切實推動物聯感知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智慧蓉城建設從夯基筑臺邁向整體成勢,助力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