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算力基建提速 近五年產業規模年均增速超30%
中新社濟南7月31日電 (劉育英 孫婷婷)隨著算力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中國算力產業規模近五年平均增速超過30%,產業生態初步形成,目前正在加快補短板。
在30日開幕的2022中國算力大會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介紹,中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服務器規模約2000萬臺,算力總規模超過150 EFLOPS(每秒15000京次浮點運算次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介紹,2021年全球的算力分布中,美國占31%,中國占27%,其次是日本、德國、英國等其他國家。在三種算力中,美國基礎算力占全球35%,智能算力占15%,超算占30%,而中國這三類算力分別是27%、26%和20%,可以看出,美國以基礎算力為主,中國智能算力的能力遠遠超過美國。
大會期間發布的《中國綜合算力指數》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上海市、廣東省、江蘇省、河北省在用算力規模均超過12 EFLOPS。河北省、江蘇省、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在建算力規模均超過10 EFLOPS。
目前,中國算力新基建仍在提速。大會期間,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塔、中國廣電、浪潮、華為、阿里云等算力龍頭企業已簽署算力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啟動建設十余個全國性數據中心及云網融合項目,總投資額近500億元(人民幣,下同)。
電信運營商加快算網融合,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介紹,2021年末,中國電信算力總規模達到2.1 EFLOPS,并以超過年均80%的復合率增長,預計“十四五”末將達到16.3 EFLOPS。
算力基建推動了算力產業的快速增長。2022中國算力大會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算力產業規模加速壯大,近五年平均增速超過30%,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2021年,中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1.5萬億元,關聯產業規模超過8萬億元。
算力正在開始賦能千行百業,成為數字經濟的生產力。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恩東表示,從中觀層面來看,根據各個行業的發展情況,互聯網行業受到算力驅動,誕生了許多新興產業模式——互聯網零售規模的增長速度遠高于傳統零售,外賣行業遠遠超過餐飲行業;而在汽車行業,智能化汽車的發展速度遠超過傳統汽車行業。
目前,算力在數字政府、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遠程教育、金融科技、航空航天、文化傳媒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在需求驅動下,中國算力產業鏈條持續完善,包括算力設施、算力平臺、算力服務等在內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算力產業生態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算力平臺,新型數據中心以及產業基地相繼落地。
王恩東說,從算力服務器產業鏈發展情況來看,在服務器整機研發制造環節,中國已形成較強的研發團隊,在性能、可靠性、能耗比方面已經具備全球領先水平。AI服務器方面,浪潮、聯想、新華三等企業的產品已經在全球市場占到了30%以上的份額;而在通用服務器方面,浪潮、聯想已經進入全球前五。
不過,中國算力產業仍有諸多短板和不足。王恩東表示,中國的服務器最顯著的瓶頸,是以集成電路為基礎的產品,英特爾、AMD在國內還占據著較高的市場份額。基礎軟件中的數據庫方面,中國還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在一些關鍵應用里的集中式數據庫,國外品牌占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
張云明提出,未來將加大研發投入,加速推進高端芯片、核心算法等算力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突破;增強算力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在算力領域形成一批原創性、引領性的研究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