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4月14日電 (記者 龐無忌)14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舉辦期間,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下稱中改院)聯合主辦的“2024中國消費發展論壇”在海南海口召開。論壇以“把握消費脈搏,洞察發展機遇”為主題,研討中國消費新趨勢。
中改院副院長匡賢明代表中改院課題組在論壇上發布以《釋放服務型消費的巨大潛能——2024年中國消費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2023年,隨著經濟社會生活逐步回歸常態,線下消費、接觸式消費較快反彈,服務型消費比重止跌回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消費復蘇成為拉動2023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此外,2023年,服務型消費呈現一定增長態勢;城鄉、區域服務型消費差距有所縮小;特色服務型消費爆款涌現。
《報告》認為,我國服務型消費仍有巨大增長空間。一方面,服務型消費轉型升級是一個中長期趨勢。與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服務型消費仍有相當大的升級空間。
另一方面,到2030年我國服務型消費潛力巨大,占比有望超過50%。一是到2030年,我國人均服務型消費水平有望超過2萬元。綜合考慮各種情況,到2030年,服務型消費人均支出水平有可能達到2.3萬元。二是2030年服務型消費占比有望超過50%,估計到2030年,全國居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速度將保持7%;居民消費支出水平有望達到4.3萬元。由此,服務型消費支出比重將達到51.47%。
在看到城鄉居民服務型消費仍有相當大升級空間的同時,《報告》分析指出,也要客觀看到國民經濟社會運行中存在的深層結構性矛盾與問題,制約了服務型消費潛力的釋放。《報告》認為要抓住消費領域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加快結構性改革,有效釋放服務型消費潛力。
如何破解制約消費潛力釋放的結構性矛盾?《報告》認為,要以民富優先為導向,加快優化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要以穩企業為重點,尤其是重點支持民營服務企業發展;要以數字消費牽引服務型消費新業態發展,加大服務型消費新供給;要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擴大高質量的服務供給;要發揮政府作用,著力優化服務型消費軟硬件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