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0日電 (王夢瑤)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近日聯合發布文件,促進新型儲能制造業發展,為行業帶來多重利好。
當前,中國光伏和風電裝機的迅速增長帶來了對新型儲能的巨大需求。截至2024年底,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首次超過14億千瓦,躍上又一新臺階。波動性的風光能源供應對電力系統穩定性帶來挑戰,輔助電力儲存和消納的新型儲能項目規模也隨之擴張。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突破7376萬千瓦/1.68億千瓦時,約為“十三五”末的20倍,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
這些數字背后是新型儲能制造的助力。近年來,中國新型儲能制造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體系加速完備。為進一步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致力于提升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
遠景儲能的儲能系統出貨量居世界前列,公司參與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地區的200多個項目。在遠景高級副總裁、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看來,《行動方案》的出臺恰逢其時。他對中新社表示,目前新型儲能行業主體較多,行業繁榮背后儲能的價值有待充分利用。
《行動方案》明確,到2027年新型儲能制造業規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生態主導型企業3-5家。同時,文件突出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加強行業規范管理,研究建立以強制性標準為基礎的儲能電池產品安全推薦目錄。
田慶軍指出,這一目標和相關支持政策將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構建生態合作發展體系,牽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促進行業理性繁榮,真正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在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以外,《行動方案》還將助力新型儲能制造產品的性能升級。在方案提出的六大專項行動中,第一項即為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行動,鼓勵發展多元化新型儲能本體技術,支持突破高效集成和智慧調控技術,重點攻關全生命周期多維度安全技術。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表示,方案著眼新型儲能產品技術迭代升級,有助于提升多容量類型、多時間尺度新型儲能產品安全可靠性、經濟可行性和質量高端性。
好產品最終還需落地應用。中國官方消息指出,注重供給側和應用端的有效銜接是此次《行動方案》的重點工作考慮之一,文件從推進電源和電網側儲能應用、拓展工商業儲能多元應用兩方面發力,助力提升新能源存儲、輸配和終端應用能力。
國海證券研報稱,看好全球能源新時代背景下,儲能各場景需求加速釋放。
按照方案目標,到2027年,中國新型儲能產品的應用領域將持續拓展,滿足電力、工業、能源、交通、建筑、通信、農業等多領域應用需求,為推動能源革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堅實物質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