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哈爾濱2月20日電 (記者 劉錫菊)亞冬會賽場上的高光時刻、亞冬會賽場外的溫暖與感動……2月,哈爾濱市以“禮迎天下客、冰雪暖世界”的襟懷,為世界貢獻“美美與共、和合共生”的“哈爾濱樣本”。亞冬會落幕后,哈爾濱正依托豐富冰雪資源、深厚文化底蘊,發揮“后亞冬”效應,努力打造服務消費新亮點和經濟新增長點。
2月11日,第九屆亞冬會速度滑冰男子團體追逐決賽在哈爾濱舉行。趙宇航 攝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實現“三山”互聯、56條雪道互通,打造冰雪賽事、訓練和人才培養基地。開行北京至亞布力冰雪旅游專列、亞冬專線觀光列車……位于中國北疆的哈爾濱,在特色文旅帶動下,城市發展活力持續增強。2024年,接待游客1.79億人次,旅游總花費2314.2億元。全市新登記住宿類經營主體8784家、增長208.4%。落實240小時過境免簽,新開通7條國際航線、吉隆坡至哈爾濱旅游包機,機場旅客吞吐量2379.8萬人次。
此次亞冬會的成功舉辦,更向全球展示了這座北方城市的魅力和實力,也留下了先進的場館設施。那么,迎來“后亞冬時代”的哈爾濱,場館設施如何再利用?冰雪體育運動如何再延續?城市發展活力如何持續增強?這座“雙亞冬之城”給出了明確答案。
“打造上合組織冰雪體育示范區,抓好亞冬會場館賽后利用,建設上合組織運動醫療康復基地。充分利用亞冬遺產,建設亞冬會博物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動香坊、木蘭、方正等區縣體育公園建設,澆建室外公益冰場85塊,打造30分鐘冰雪健身圈。”從哈爾濱市政府工作報告上,我們可以看出,哈爾濱正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提升城市吸引力競爭力。
黑龍江哈爾濱,小朋友在南崗區一公益冰場滑冰。趙宇航 攝在冰雪產業方面,哈爾濱市提出強化多元產業支撐,引進培育冰雪設備、裝備器材等研發制造項目,打造一批冰雪領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冰雪綜合運營服務商。
在黑龍江哈爾濱一家生產冰雪裝備的公司,工作人員正抓緊生產冰雪場地裝備索道用品。趙宇航 攝按照規劃,哈爾濱將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培育壯大數字、綠色、健康等新型消費,促進餐飲、住宿、家政、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激發文化娛樂、旅游等改善型消費活力,推動城鄉消費提質擴容。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冰雪經濟,打造服務消費新亮點和經濟新增長點。
哈爾濱市正推動文旅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擴大夏季避暑、冬季冰雪高質量特色產品供給,厚植歷史文化內涵和生態、科技優勢,進一步提升國際冰雪節、哈夏音樂會、國際啤酒節規模和影響力,發展發展避暑、康養、演藝、研學等“旅游+”業態,構筑全域全季旅游新格局。推進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等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完善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冰雪嘉年華服務設施,提升產品質量和運營水平,點亮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打造國家級冰雪運動示范區和冰雪旅游度假勝地。
根據哈爾濱市政府工作報告,“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自貿區提質增效,發揮保稅物流中心(B型)作用,發展對俄公路貨運集散、跨境電商、保稅貿易;綜保區推動汽車等機電產品、高端農副產品擴大進出口規模,不斷豐富保稅業態;臨空經濟區著力引進民航服務、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和加工、制造業企業。打造對俄金融結算中心,發揮物流、人才、法律等優勢,完善對俄綜合服務功能。搶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遇,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和投資合作。發揮‘后亞冬’效應,促進冰雪經濟國際交流與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