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2月25日電 (張旭)通過數字化助力、精細化建設等方式,重慶正積極探索低空高密度飛行的“密碼”。
近日,在重慶永川大安通用機場,一場高密度的無人機實飛測試正在進行。據介紹,當天出動了100余架無人機,涵蓋了10余種機型,在方圓5公里范圍內開展了巡線測繪、物流配送、城市感知等多任務多場景的高密度分析綜合驗證。
圖為高密度無人機實飛測試。中新網記者 周毅 攝“通過測試,我們初步實現了20架/平方公里密度的飛行管控能力。”活動主辦方航天時代低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低空科技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這也是該公司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子公司,落戶重慶后,與當地在低空經濟領域開展的務實合作之一。
近年來,重慶在低空經濟領域頻頻發力。2024年9月公布的《重慶市推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到,構建低空飛行管理服務體系,探索數字空管新模式,持續提升低空空域管理服務能力。
從2025年春節期間的無人機燈光秀,到2022年重慶山火中的無人機救援,重慶已進行過不少大規模無人機協同作業。“其實,無人機燈光秀的機型較單一,雖然數量大,但還算相對簡單。”航天低空科技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此前的山火救援中,重慶調度了300余架各式無人機,這樣的大規模應急無人機協同作業在業界較為罕見。
該負責人稱,目前,因為低空空域精細化劃設不夠,動態靈活轉換機制能力不足,造成了空域仍是點狀、線狀、臨時開放,尚未打通關節、連片成網,空域供給與低空需求的矛盾已成為制約低空產業發展的關鍵堵點。此外,全球低空規模化飛行尚未達成,飛行數據少,環境影響因素與應用場景覆蓋不全面,低空數字飛行規則相關標準仍在探索完善階段。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城市末端配送與城市空中交通場景逐漸成熟與商業化應用,安全飛行管控難度將逐級遞增。
為此,航天低空科技公司綜合各方資源,通過大量的測試和試驗,構建了低空飛行一體化綜合管理服務平臺——“九天航馭”。
在精細化方面,“九天航馭”平臺融合北斗衛星導航、天地一體化通信和人工智能算法,實現了對低空飛行器的厘米級定位和毫秒級響應,可使空域使用效率提升40%,具備實時監視、實時識別、實時處置、態勢評估、空域管理、飛行調配等主要功能。
在數字化方面,“九天航馭”平臺基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了一個可實現數據交互聯動的數字試驗場與物理試驗場。平臺可模擬不同的氣象、地形、建筑,實現虛擬空間的飛行,通過對模擬數據與實際飛行數據分析比對,持續迭代驗證出適合重慶地域和氣象條件的飛行規則。
資料圖為重慶市首條常態化無人機郵路在巴南開通。劉紀湄 攝自啟動建設以來,“九天航馭”平臺進行了大量的實際運行測試,實現了“數字化空域動態管理”“多構型高密度大流量飛行實時管控”“低空空中管理與安全管控一體化”等關鍵技術的飛行演示驗證。
“這都是為了安全飛行、安全管控、安全處置和高效利用。”航天低空科技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未來,將以該平臺為基礎,牽引帶動集飛行保障、適航認證、教育培訓、航空維修、航空金融等為一體的低空服務產業集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