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今日頭條在北京舉辦平臺治理開放日,圍繞AI謠言、同質化發文、網絡詐騙等熱議的網絡治理焦點,與會嘉賓共同分享今日頭條過去一年來在安全治理、內容生態等方面的細致舉措及有效經驗。
活動現場,今日頭條相關業務負責人與學界專家紛紛發表演講,對近年來AI謠言與AI技術治理等議題給予了高度關注。
今日頭條生態治理運營負責人韓雨桐介紹稱,平臺很早就關注到AI謠言等情況、問題的出現,更針對性升級、迭代了AI模型的識別能力。在四位一體防御工事外,還建立起了包括謠言庫、權威信源庫以及專業審核團隊在內的三大核心治理能力,全面優化了AI謠言的防控水平,加強了對AI謠言、低質內容的可靠治理和管控。
會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陸洪磊分享了題為《AI謠言治理:多方協力的數字戰役》的演講,在聚焦AI謠言產生背景及特點。他指出,伴隨AI技術的進一步應用,生成式AI正在重塑網絡信息的傳播生態,體現在內容端就是AI謠言的日益猖獗。在AI的加持之下,謠言實現了分平臺、分渠道、分時段、分媒介的定制化發布,為網絡環境帶來了更加嚴峻的跨平臺影響。其低廉的成本和倍率傳播特性,使得辟謠難度大幅增加。而AI技術自我學習和自我強化的特性,匹配AI生成圖片等造假手段,使得AI謠言越來越逼真,對于內容平臺來說這無疑是一場需要特別關注的“進化危機”。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陸洪磊如何應對這一新的態勢,陸洪磊以今日頭條為例,指出今日頭條平臺所采取的“內容治理制度、內容審核、辟謠教育、內外聯動”四位一體防御工事,為AI謠言的治理提供了一條具有可行性的發展之路。
事實證明,今日頭條對AI謠言的相關治理舉措卓有成效。不久前今日頭條發布的《2024年度治理報告》中顯示,截止2024年底,今日頭條平臺已處理低質AI內容超93萬條,禁言、封禁相關賬號超2.9萬個,用戶關于低質AI內容的負反饋量級從28條/天降到了2條/天,有效抑制和打擊了AI謠言的傳播鏈條與傳播溫床。
陸洪磊認為,AI謠言的治理難以依靠單一力量來完成,需要聯動各方建立謠言線索互通機制。在協同治理方面,平臺需要做好技術的守門員,加強跨平臺辟謠合作,破解AI謠言的“deepfake”陷阱;平臺也可以考慮推出“事實快速核驗通道”,激發用戶的反謠言意識,便于遏制謠言的傳播。執法機構需要做好法治保障的護盤手,加快相關法律細則的出臺和落實,建立“技術取證-電子證據-司法鑒定”的全鏈條執法標準;而每位網民則都應當成為理性的受者和傳者,轉發前思考三秒,分析一下信息來源是否真實、邏輯是否合理、是否屬于誘導內容等,并對可疑內容主動進行核實。
陸洪磊總結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當網友發現AI圖片中的異常字母時,他們會在評論區自發形成的“真相拼圖”,這正是協同治理最生動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