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2月25日電 (馮志軍 劉瀟)采用物聯網、衛星遙感、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打造高標準種子田,建室內和室外人工氣候室縮短育種周期和精準化生產,收集整理逾25萬份農作物種質資源精選創制育種材料……甘肅酒泉市近年系統推進蔬菜花卉等種業發展,在戈壁灘育“種”播全球。
酒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許鐸25日接受采訪時說,目前,酒泉市制種面積達74.8萬畝,年產種子1.6億公斤,其中瓜菜種子占中國50%,花卉種子占中國70%,產品遠銷至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當地種子出口值達4.5億元(人民幣,下同)。
2月19日,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酒泉芯農研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人工氣候室內,科研人員觀察種子生長開花情況。 李亞龍 攝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氣候干燥且病蟲害少,被稱作“種子生產黃金帶”和“天然種子加工廠”,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種子企業在此建立制種合作基地。地處該走廊西端的酒泉市,近年年均出口蔬菜花卉種子,約占中國出口總量的“半壁江山”。
許鐸說,去年建立了酒泉市外貿外資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了種子出口歐盟檢測通關難的問題,10余家企業價值近2億元的茄科種子順利出口。中國首家種子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亦在當地掛牌成立,企業出口之路將會更順暢。
種子作為農業的“芯片”,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的40余年間,酒泉在蒼茫戈壁灘上持續探索種質資源。盡管近年當地外繁種子出口呈“高歌猛進”態勢,但作為內地餐桌上常見的洋蔥、胡蘿卜、菠菜等蔬菜原種,仍長期受限于“卡脖子”難題。
2月19日,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內,酒泉芯農研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科研人員進行種子研發工作。李亞龍 攝基于此,酒泉近年收集整理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25.7萬份,全面推進優質種質資源引進、篩選、改良和創制,深層次挖掘高產、優質、多抗等性狀突出的育種材料,大力開展洋蔥、胡蘿卜、菠菜等“卡脖子”品種聯合攻關。至目前,洋蔥、菠菜等自主品種即將繁育推廣。
許鐸表示,近年酒泉不斷拓展種業國內和國際市場,立足蔬菜、花卉等優勢品種形成20多個品牌,以北京、杭州、廣州等城市為基點建立蔬菜花卉種子、種苗商品云倉,還先后與多個跨國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代繁代制關系,涉及十大類5500多個品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