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冬日的寒意逐漸散去,街上的行人還是稀稀疏疏,鄄城縣什集鎮華澤服裝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卻是一派火熱景象。縫紉機的噠噠聲如春蠶食葉般細密,上百名女工在流水線前熟練地裁剪、縫制、質檢,一件件成衣在她們手中快速成型。這家鄉村企業,正以“產業+就業+技能”的模式,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更以“媽媽崗”的創新實踐,讓留守婦女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的幸福轉身。
“以前圍著孩子轉,現在守著縫紉機干,咱也能當技術工人了!”杜敬琳說話時手上動作不停,一條牛仔褲褲腳轉眼鎖邊完成。她的經歷頗具代表性:送完孩子上學便騎車7分鐘到崗,下午4點半準時下班接娃,月收入穩定在3200元左右?!皶r間自由、收入穩定”的“媽媽崗”,讓她告別了往年農閑時節的無所事事。
華澤服裝生產經理劉大勇向媒體展示了一組數據:目前到崗的110名員工中,35-45歲農村婦女占比超55%,其中超七成是需照顧學生的“寶媽”。公司針對這一特殊群體量身打造就業方案——崗前7天集中培訓,允許彈性錯峰上下班,更實行“媽媽計時制”與“標準計件制”并行的薪酬體系?!昂⒆由≌埣俨豢廴?,這種人性化管理特別暖心?!备蕫奂t經過系統培訓,入職半個月時,她已掌握平車、鎖邊等5項技能,首周就掙到600元。
華澤服裝直屬青島即發集團,在鎮黨委政府的協助下,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實現了從籌劃、建設、招工到投產運營。成立初期,本地群眾知名度不高,招工不理想。得知華澤服裝面臨的實際困難后,什集鎮主動采取措施,利用招聘會、宣傳欄、工作人員微信群、朋友圈、村書記推介等各類宣傳平臺,在全鎮范圍內廣泛發布招聘信息。在短短數天內,便為華澤服裝招聘到了100余名符合條件的員工。
華澤服裝的實踐正在重塑鄉村經濟生態。據統計,員工平均月收入達3600元,曾在外地服裝廠打工的帶班組長高冬華感慨:“以前村里姐妹羨慕我在外闖蕩,現在她們都說,守著家也能干出‘技術范兒’。”午休時,女工們交流的不再是家長里短,而是“哪種針腳更省料”“智能裁床怎么操作”……正如甘愛紅所說:“以前覺得自己就是個帶娃的,現在能用自己掙的錢給孩子買學習用品、給老人換新電視,回娘家說話腰桿都挺直了!”
夕陽西下,華澤服裝的下班鈴聲準時響起。女工們說笑著走向廠區停車場,電動車筐里裝著順路買的蔬菜,后座上是嘰嘰喳喳分享校園趣事的孩子,與天際的晚霞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鄉村振興的溫暖圖景——這里沒有背井離鄉的酸楚,只有安居樂業的甘甜;這里見證著傳統農婦向產業工人的蛻變,更孕育著鄉村全面振興的無限可能。
當鄉村振興戰略具象為“媽媽崗”上飛舞的針線,當產業興旺落實到寶媽們鼓起的錢包,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縣域經濟的突圍,更是一個群體尊嚴的重建。這種“帶著煙火氣的產業振興”,或許正是共同富裕最生動的注腳。(武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