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每十雙休閑運動鞋,就有三雙是睢縣制造!”在這片曾以農耕聞名的土地上,勤勞的睢縣人正“編織”著新的傳奇。從農耕沃土到“中國鞋都”,河南商丘睢縣數百家鞋企在十年間拔地而起,鄉親們放下鋤頭拿起量尺,以一雙雙運動鞋踏出了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鏗鏘足音。
一座古城的產業突圍從農耕到智造
睢縣制鞋博物館站在睢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觀景臺上,智能化機械臂閃爍著金屬光澤,與遠處的麥田相互映襯,勾勒出一幅奇妙的時代圖景。十年前,這里大部分勞動力還在“一麥一玉米”的傳統耕作模式中辛勤勞作;而如今,每小時數萬雙運動鞋的生產節奏,奏響了產業轉型的最強音。
從“無中生有”到“鏈式集群”,睢縣以筑巢引鳳的魄力承接沿海產業的轉移,構建起集研發、生產、物流于一體的制鞋全產業鏈生態。如今,園區內不僅匯聚了鞋業頭部品牌,更孵化出數百家本土創新企業。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鄉親們,成為了車間里掌控三條智能產線的“金牌教頭”。在睢縣,從農戶到商戶、從農田到工廠的轉型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一家企業的轉型之路從農戶到商戶
工行河南睢縣支行客戶經理走訪企業生產車間作為首批招商引資企業,張先生的公司發展軌跡正是睢縣產業升級的縮影。出身于一個淳樸的務農家庭,張先生對腳下的這片土地懷有深厚的情感。十年前,懷揣著對家鄉的眷戀,他積極響應政府招商引資的號召,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彼時,這里雖有豐富的人力和土地資源,但工業基礎薄弱,生產線依賴傳統手工,效率低、成本高。“要么轉型,要么被淘汰!”2017年,張先生毅然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推進“設備換芯”“生產換線”和“機器換人”工程。
如今,智能生產線每小時制鞋達200雙,較傳統生產線產能提升三倍多。這一轉變不僅顯著提高了生產質效,還帶動周邊數十戶農民轉型為產業工人,為企業贏得了廣泛的市場認可。然而,隨著原材料價格波動、設備投入劇增,公司的資金鏈也日益緊張,這可讓張先生犯了難。
“制鞋貸”托起“智造夢”工行區域e貸
企業工作人員介紹自家產品“不能等企業上門,要主動把服務送到生產線!”工行河南商丘分行的服務理念在“千企萬戶大走訪”專項行動中再次落地。普惠客戶經理深入高新園區調研,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企業訴求:旺季囤料缺300萬、新設備首付差50萬、出口訂單需匯率鎖價......經過多次討論和論證,工行河南商丘分行結合睢縣制鞋產業特性,創新推出“商丘制鞋貸”,它具有放款快、無抵押、支持隨借隨還等特點,為當地制鞋小微企業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資金支持方案。
張先生的企業成為了“商丘制鞋貸”首批受益者之一,從資料收集到貸款發放,整個過程僅用了三天時間,新設備如期進場,生產線火力全開。“工行不僅給了資金,更給了我們搏擊市場的底氣!”如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張先生的公司憑借智能化的生產設備和高效的管理團隊脫穎而出,成為了睢縣智造的“金字招牌”,真正實現“辦一個廠、興一片業、富一方人”。
截至目前,“商丘制鞋貸”已累計投放超1.2億元,惠及70余家中小鞋企,帶動數千人實現從“田埂到車間”的轉變。
從睢縣鞋企的智能車間,到廣袤神州的產業沃土,工商銀行將始終扎根實體經濟,服務小微企業,以普惠金融活水潤澤千企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