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 夏賓)當前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自主可控水平在不斷提升,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包括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等多個環節,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近日,多位業界學界專家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倡導以市場為牽引,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提升產業鏈韌性,推動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是實現中國信息技術產業安全可控的關鍵,信創產品是支撐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獨立自主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是智慧時代驅動產業變革的核心裝備。
目前信創工作在政務、金融、電信、能源、交通等關鍵行業進入常態化,意味著信創開始規模化應用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核心行業系統和關鍵應用領域,影響中國關鍵行業數字化軟件升級的全局。
如何構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信息技術產品供應鏈成熟度專委會秘書長李冬認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它既是產業發展的驅動力,也代表了需求方的需要,廣泛的市場需求確實有利于引導資源配置,而這也是構建自主可控信息產業體系的關鍵。
“我們市場也是應用方,技術創新需要在市場中得以驗證,市場化的應用是推動我們自主產品創新提升產業鏈韌性的有效途徑。促進和保護我們公平競爭是有利于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我們要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李冬說。
應看到,市場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產業鏈的穩定性和韌性。良好的市場環境還能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合作,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應對外部沖擊。而公平競爭是市場發揮作用的核心和關鍵,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助于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
從對業界學界的采訪來看,現階段中國信創產業上下游領域企業之間存在一些單打獨斗和不良競爭的情況,也出現了過分強調單一生態產業體系的現象,給現代化體系帶來隱患,對產業安全供應鏈韌性和行業競爭力造成挑戰,影響了整體產業鏈的發展。應倡導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注重保證產業鏈完整、多元。以市場需求為牽引,充分發揮整機對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整合能力,構建開放的融合發展生態,提升產業鏈韌性,推動信創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李冬說,要實現公平競爭的環境,一方面要有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比如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在不斷完善優化,要防止大企業濫用市場資源,擾亂市場的行為;另一方面,從整個信息技術產品和產業來說,要構建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豐富的產業鏈生態有助于形成既大又強、既全又精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此外,應加強引導和監管,要引導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配合,形成協同效應,且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要維護市場秩序。
從技術的角度而言,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工信部信創工委會技術委員會委員劉先華認為,要保證“能多元化發展”。
他舉例說,在整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史上,曾經蘋果想要獲得整個市場的絕對壟斷時,IBM將PC技術公開,使得全世界個人計算機設備技術獲得蓬勃發展。“我們也要留一點火種讓產業鏈能夠更加豐富,這對于整個產業鏈而言,不管是安全性、韌性、技術的發展,都是有很積極的作用。”
當前火熱的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產業發展,對于信創產業有何啟發?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郭御風指出,一方面要看到產業的發展本質上還是來源于創新驅動,構建產業體系要通過創新推動技術和產品的進步,這才是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重視應用驅動,人工智能也好,其他技術也好,最終要跟應用結合,實實在在地對經濟生活帶來利好,信創產業同樣要瞄準應用驅動以實現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