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3月1日電 (記者 殷立勤)近日,工信部向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地13家外資企業發放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試點批復。試點實施后,外資企業可在試點地區獨資經營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等電信業務,深度參與我國云計算服務、算力服務等市場。
13家企業中,北京4家、上海4家、深圳3家、海南2家。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表示,此次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在滬取得突破,將進一步豐富電信服務市場供給,為外資企業打造更具感受度的營商環境,進一步鞏固上海作為國際資本“首選地”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地位。
中國電信業務主要分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基礎電信業務通常指需要建設網絡基礎設施才能提供的業務,如固定通信、移動通信等;增值電信業務通常指利用公共網絡基礎設施提供附加的電信與信息服務,如電子商務、互聯網數據中心等。
20多年的探索實踐,讓中國電信業對外開放不斷深化。2024年4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開展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決定開展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
根據《通告》,率先開展試點工作的地區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通告》提出,在獲批開展試點的地區取消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內容分發網絡(CDN)、互聯網接入服務(ISP)、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以及信息服務中信息發布平臺和遞送服務(互聯網新聞信息、網絡出版、網絡視聽、互聯網文化經營除外)、信息保護和處理服務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通告》還指出,將根據試點實施情況,適時擴大試點地區范圍。
率先開展試點的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四地,在開放創新方面具有一定制度優勢,信息通信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吸引外商投資制度較為完善。通過試點,也將給四地在產業布局、制度創新、國際經貿方面帶來積極影響。上海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先行者,2014年便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試點推行增值電信業務開放,并于2020年在全國自貿區復制推廣,成效明顯。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有2343家外資企業獲準在華經營電信業務。上海作為試點地區之一,近三年電信業務市場外資規模保持年均15%增速。
上海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在本次試點批復結果中,上海獲批企業數量與北京并列第一,目前仍有多家企業在積極推進試點申請,未來將有更多的項目落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