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昭通3月2日電 (楊金飛 王國江)近日,中國首條“土豆米”生產線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馬樹鎮土豆米加工廠投產,實現薯類雜糧主食化、加工技術產業化。研發團隊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化學家吳奇表示,“這不僅是我國第一條把新鮮馬鈴薯變成干燥大米的生產線,也是世界第一條。屬于我國自主創新技術。”
工作人員在昭通市巧家縣的“土豆米”生產線上工作。 楊金飛 攝土豆學名馬鈴薯,是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全球糧食作物。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產量多年居世界第一。
作為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地處烏蒙山區的昭通市曾被世界馬鈴薯大會授予“世界馬鈴薯高原種薯之都”稱號。2024年昭通市馬鈴薯產量達350萬噸。
昭通市巧家縣加工生產的“土豆米”。 楊金飛 攝土豆米聚焦植物多糖、蛋白復合體系的高水分擠壓重組技術研發,通過精準控制溫度、濕度和酶解時間,將新鮮馬鈴薯轉化為直徑0.5-1毫米的米粒狀成品。保留土豆90%以上的天然營養成分,與傳統精制米面相比蛋白質含量提高27%。吃在嘴里既有大米的軟糯,又有土豆的香甜。
“土豆做成米后產值將翻十多倍。”巧家洪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昱霖介紹,土豆米生產線每小時可處理新鮮土豆20噸,2.5噸土豆能加工1噸土豆米。首條土豆米投產后,公司年加工新鮮土豆2500余噸,年加工土豆米將達1000噸,實現產值3000余萬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