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3月2日電 題:韋朝暉:新能源車等中國—東盟跨境產供鏈取得長足進步
作者 黃令妍
“近年來中國—東盟跨境產供鏈構建取得長足進步,以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產業鏈條加快涌現,雙向互濟的經貿聯動日益緊密。”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局長韋朝暉近日受訪時稱。
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局長韋朝暉在2025年全國兩會前夕受訪。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供圖2025年全國兩會前夕,長期關注中國—東盟貿易投資便利化及跨境產供鏈構建的韋朝暉,前往中越邊境廣西友誼關口岸調研。她介紹,在調研中看到,落地廣西憑祥產業園區的粵桂協作項目晶優電子,正是看中友誼關口岸物流便利,其生產的高精度晶體振蕩器,可快速送達越南,為富士康等諸多企業提供生產配套。在建的龍馬重型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項目,所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底盤、制動鉗總成等產品,將成為在東南亞投資的比亞迪、沃爾沃等車企的零配件。
在跨境產供鏈建設中,中國面向東盟的制度型開放持續深化。韋朝暉介紹,廣西東興市建成中國首個面向東盟的數字人民幣使用體驗中心,越南入境人員可享受外幣兌換、數字人民幣、掃碼支付、開戶引導等多種金融便利服務。東盟國家標準化合作交流中心揭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標準合作,幫助上汽通用五菱推動充電樁標準進入印尼標準法規體系,并將小型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質量管理等標準同步引入印尼。
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即將簽署。在今年全國兩會關于發揮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示范作用的提案中,韋朝暉提出加快建設中越友誼關—友誼智慧口岸。
中越友誼關—友誼智慧口岸是中國首個跨境智慧口岸,旨在實現24小時“不打烊”,促進中國和東盟區域貿易投資便利化。韋朝暉介紹,根據相關部門評估,口岸建成后,日均通關車輛將從原來每天1150輛提升到近4000輛。“以100噸榴蓮(約5個20尺標準貨柜)為例,通關時間將從原來的4小時減少到10分鐘,鮮果損壞率降低10%,物流成本由2500元人民幣/柜下降至1600元人民幣/柜。”她舉例稱。
調研發現,在智慧口岸建設進度上,中方項目已基本建成,越方項目已獲批準但尚未開工。在規則標準互認方面,中國無人駕駛貨運車在港口物流、半封閉或封閉的工業園等場景中已試點運營,越南則要求車輛必須有駕駛員。韋朝暉表示,口岸建設仍有不少專業細節需雙方加強溝通磋商。
韋朝暉同時任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秘書處秘書長,她指出,中國已連續16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連續5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已舉辦21屆的東博會功不可沒。2024年雙邊貿易額9823.4億美元,突破萬億美元指日可待,東博會將充分釋放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效應,促進貿易暢通,培育新增長點,進一步做大中國—東盟貿易“蛋糕”。
“突出人工智能主題是今年第22屆東博會最大亮點。我們將首次設置AI專館,展示AI前沿技術、行業應用、智能終端。同時,以AI大模型賦能辦會全過程,全面提升平臺能效。”韋朝暉介紹,東博會還將首設新質生產力專館、新設藍色經濟展區等,助力中國—東盟創新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