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3月2日電 (記者 王堅)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下稱“珠江委”)2日通報稱,2025年1月以來,該委組織實施的珠江“壓咸補淡”應急水量調度,在保障澳門、珠海等地供水安全的同時,促進流域中魚類游進魚巢產卵,目前,魚巢附魚卵總量已達500萬顆,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
西江是珠江水系最大的河流。西江梧州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是廣西面積最大的國家級保護區,也是西江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區。
珠江委介紹,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營造有利于魚類繁殖與棲息的優良環境,珠江委水文局自2023年起,每年1月至8月在梧州江段設置人工魚巢,建造魚類“產房”。
2025年1月24日,珠江委啟動去冬今春第4輪珠江“壓咸補淡”應急水量調度,西江多處骨干水工程聯動加大下泄流量。
珠江委表示,通過調度補水,西江梧州站日均流量達到2600立方米/秒,梧州江段人工魚巢于2月2日發現首批魚卵,當日規模達5.6萬顆。2月7日至2月14日期間,隨著第5輪調度實施,梧州站日均流量由1400立方米/秒增加到2300立方米/秒,水文脈動進一步刺激河道中的魚類游進魚巢“產房”進行產卵。
據監測數據顯示,目前,魚巢附魚卵總量已達500萬顆,2025年人工魚巢的附卵時間相較于2023年、2024年提前了約40天。
珠江委表示,珠江“壓咸補淡”應急水量調度的實施,為產草粘性卵魚類產卵繁育創造了適宜的水文、水動力、水生態條件,有力促進了西江魚類的繁殖活動,對提升河流水文情勢、保護水生生物資源等具有重要意義。
珠江委稱,下一步,該委將持續推進珠江流域水生態系統保護工作,為保護珠江河流生態環境、維護流域生物多樣性、保障水生態安全提供扎實技術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