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 “您好,我想注冊一家企業。”登錄北京市企業服務e窗通平臺輸入需求后,智能問答助手“市監小e”即刻開始工作:“好的,請您先確認擬設立的主體類型……”經過簡短溝通,小e迅速理解了辦事人的需求,依托DeepSeek大模型在語義理解、自主學習、智能推理方面的核心技術突破,為申請人生成了精確的辦事指引。
今天,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表示,該局企業登記注冊場景接入DeepSeek大模型技術,實現企業登記注冊業務24小時在線“智能咨詢”服務,打造“能感知、會思考、有溫度”的“AI公務員”。這一應用作為深化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建設的最新舉措,標志著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數字化轉型邁入新階段,為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改革提供了“北京經驗”。
24小時穩定、便捷服務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以往辦理企業登記注冊,因為申請人對相關法規政策不了解,需要大量時間花在咨詢、準備材料上。該局當前政務咨詢主要以熱線、窗口為主,存在等待時間長、無法滿足及時咨詢需求等問題。傳統的官網預置問答對檢索方式、對申請人提出的問題也難以全面精準應答,申請人來回奔波、體驗感不好。如今,借助智能問答功能,企業群眾可以方便直觀地感受大模型技術帶來的高效便捷服務:一是服務時間有保障,企業登記注冊業務可以實現7*24小時在線“智能咨詢”服務。二是服務水平更加穩定,“市監小e”回答問題的準確性更高,答復內容更專業統一;三是服務體驗感更好,申請人登錄e窗通后即可開啟智能咨詢,下一步,還會探索上線“邊聊邊辦”功能,相當于手把手教申請人填報,可以更加方便易懂可操作。
優化夯實大模型應用基礎
據了解,從2023年9月開始,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已探索開展企業登記注冊領域大模型場景應用工作。
建立高質量政務知識體系,梳理企業登記政策法規、辦事指南、一次性告知單、問答對、專題知識等近3000余條,進行高質量的數據標注。
開展政務服務大模型訓練、調優工作,持續提升大模型應用效果。
組織開展三輪全市資深登記業務人員測評及綜窗內部試用,收集反饋意見,強化學習效果。
探索大模型智能問答與e窗通平臺對接與集成的技術可行性,為全面推廣“智能問答+邊聊邊辦”服務模式應用奠定基礎。
大模型應用實現三大升級
經過前期探索,企業登記注冊場景大模型應用實現了三大升級:
——精準化意圖識別。與傳統政務咨詢問答主要依賴于關鍵詞的檢索以及問答對的梳理不同,大模型實現了用戶口語化問題的意圖識別和理解,可以提供更精準、更便捷的口語化交互問答場景,平均準確率達90%以上。
——動態化知識更新。同步更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注冊資本改革等政策變化,建立“25+”大類業務領域智能體模型,在“一標四維”試點中自動校驗注冊地址、股權結構等多維度合規性。
——多模態交互體驗。支持語音輸入、圖文交互、智能播報,企業可通過語音提問,系統可即時解析復合需求并語音反饋。
上述變化,可以進一步增強辦事精準指引和個性化服務能力,有效降低人力投入成本,縮短企業群眾咨詢問題及業務辦理的時間,為申請人辦理登記注冊保駕護航。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該局將以此為契機,深化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建設,持續探索新技術在市場監管領域的應用和創新,不斷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在智能審批、監管執法、決策指揮、智慧辦公等方面的應用,為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