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東莞3月5日電 (郭軍 王霖)3月4日,東莞海事局僅用一個半小時,就完成10萬噸級散貨船“新東莞16”輪海事勞工證書臨時發證檢查,較常規耗時縮短50%,確保船舶于次日啟航執行澳大利亞至東莞航線的首趟跨國運輸任務。
據悉,這艘由中國香港籍轉入中國籍的“海上巨無霸”長239.99米、型寬38米,在轉籍后成為華南地區民生物資運輸的新生力量,預計每年為粵港澳大灣區增運優質動力煤近百萬噸。
海事執法人員登上“新東莞16”輪。 王霖 攝面對船東在完成轉籍登記后需要簽發海事勞工證書并立即投入運營的迫切需求,在全國兩會期間水上交通安全監管任務繁重的情況下,東莞海事局堅持服務不斷檔,立即組建檢查小組對接指導企業,連夜對船舶和船員技術資料開展預審,梳理核查要點,壓縮流程時限,確保檢查“一次過”、發證“零延誤”。
檢查組成員肖國勇說:“我們對船員起居艙室、醫療設施、工資支付記錄等16個方面共183項內容進行細致檢查,督促船東切實保障船員在船上享有體面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檢查團隊深入船舶生活區、機艙、甲板等區域,嚴格對照《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開展檢查,并同步開展全國兩會重點時段安全警示教育,通報近期發生的水上交通事故,提醒船員提升安全防范意識。
“船舶昨天剛完成轉籍登記,今天就完成了海事勞工發證檢查,最快明天就能投入運營!”東莞市海昌船務有限公司的王東曙船長表示,海事部門的高效服務使“新東莞16”輪得以快速投運,不僅為企業節約了高達1.2萬美元/天的經營成本,更標志著東莞海昌船隊結構調整進入新階段,為進一步提升華南地區煤炭供應鏈的韌性做好了準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