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邵燕飛 鮑夢妮)今年春節后,“杭州六小龍”的出圈展示出中國科技企業創新活力的同時,也讓各界進一步看到了科技金融的重要性。在競逐新賽道的過程中,國家如何進一步強化科技金融支撐?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九三學社杭州市委員會主委羅衛紅5日接受中新網采訪時,建議國家進一步培育壯大耐心資本,支持構建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科技金融體系,促進科創型企業健康快速成長。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九三學社杭州市委員會主委羅衛紅。 受訪者供圖科技創新是一個長周期過程。例如,科創板上市企業的科技創新產業化周期平均為14.46年,基礎研究到產業化全周期甚至長達20年—30年。以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為特征的耐心資本支持尤為關鍵。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
作為經濟大省,浙江省市場經濟活力足、民營企業發達、經營主體多,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快的優勢明顯。從中央層面制度供給和加大對經濟大省金融要素支持的角度考慮,羅衛紅建議,一方面國家級基金管理單位、央企以及AIC、各保險公司總部進一步加大對經濟大省科技創新活躍地區的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強直投、擴大現有投資基金規模;另一方面,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設立投資基金,用作耐心資本,重點支持戰略新興產業創新發展。
“比如‘杭州六小龍’科創企業表現出卓越的創新引領力。希望在杭州設立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類腦智能等產業基金,專門支持相關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助力打造人工智能及具身智能領域產業高地。”羅衛紅表示。
政府投資基金是耐心資本的重要引領力量,讓國企“更能投”“更愿意投”謂之關鍵。
她認為,需要為耐心資本松綁,對國資創投的考核指標從“保值增值優先”向“創新優先”轉變,并健全財政、金融、國資監管、審計、稅務等部門間的跨部門協調機制,減少容錯機制政策理解偏差與執行沖突,增強監督監管政策取向一致性,確保容錯機制在實際操作中的順暢運行。
同時,其表示可通過國有基金引導,大力激發社會資本投入科創企業。
據了解,為進一步催化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部分地區已嘗試通過政府資金的早期介入和后期股權轉換,為科技企業提供新的融資路徑。
“建議科技部門總結陜西秦創原、江蘇產研院和上海寶山等創新開展的‘先投后股’‘先撥后股’等成功經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改革創新科技專項預算及科研經費分配模式。”羅衛紅希望,通過市場化運營,將部分科技專項預算或科研經費用于投改股試點,暢通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內的科技企業梯度培養,助力科技成果從“1”到“10”的轉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