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6日電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6日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作出進一步部署。證監會將認真貫徹落實,用好用足現有制度,積極研究、不斷完善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產品服務體系,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一是加快健全專門針對科技企業的支持機制。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聚焦科技創新活躍、體現新質生產力方向的領域,用好“綠色通道”、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制度,穩妥實施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等更具包容性的發行上市制度,更精準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行上市。抓緊完善“并購六條”配套機制,在估值定價、審核流程、支付工具等方面進一步打通堵點,大力推進企業并購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企業發展,推動更多科技創新企業并購案例特別是具有示范意義的典型案例落地。
二是大力度培育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從全球經驗看,很多引領性科技企業的崛起,離不開長期耐心的資本投入。只有耐得住“十年磨一劍”的寂寞,才能迎來“一鳴驚人”的輝煌。證監會將進一步鼓勵支持私募基金投資人、管理人堅守長期主義,不斷增強對企業的長期支持以及增值服務能力,支持科技企業專注主業、潛心研究、創新引領、厚積薄發。證監會也將不斷完善私募和創投基金監管制度規則,圍繞優化退出“反向掛鉤”政策、推進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健全基金份額轉讓制度、支持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和并購基金發展等,進一步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并與有關方面共同推動完善考核容錯等機制,支持多渠道拓寬資金來源,促進“募投管退”良性循環。
三是加大支持科創的金融產品服務供給。資本市場支持科技企業不只有上市一條路,也不只有股票一種工具,債券、可轉債、優先股、資產證券化、期權、期貨等產品和工具也可以有所作為,能夠提供“接力棒”式的融資支持和服務。比如,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累計發行規模達到了1.2萬億元,這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體量。證監會將持續打好支持科技創新“組合拳”,進一步完善科創債發行注冊流程,穩步發展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加全面、更加高效的資本市場服務。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就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金融證券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吳清指出,科技創新是探索未知的過程,既孕育新的動能,也伴隨著風險。科技企業往往經營業績不確定性大、轉盈利周期長,成功的可能有爆發式增長甚至指數級增長,失敗的也可能要付出巨大代價,這是市場規律,也是創新規律。希望市場各方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科技企業成長中的風險,通過科學的方法和工具有效管理風險、獲取收益。對于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希望各個方面給予更多包容和理解,一起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營造更加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創新生態。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3月6日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就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金融證券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