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李韻涵 張素)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在長達三小時的開放日活動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頻頻被提及。
3月6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王祺 攝“江西有一家企業十余年磨一劍,跨越‘微米鴻溝’,研發出全程重復定位精度0.5微米以下的超高精密數控機床?!比珖舜蟠恚魇】茖W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宋德雄為中外記者講了一個江西本土企業創新突圍的故事。
宋德雄表示,在江西這樣的故事還有不少。面對高質量發展新的“成長煩惱”,江西不遺余力激勵創新。所有看得見、看不見的投入,都積淀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底氣。
如何讓科研“活水”真正流入產業“田野”?宋德雄稱,江西下大力氣突破一批技術卡點、堵點,形成更多產業發展引爆點,助力產業更成體系、更具韌勁、更有競爭力。同時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有“最強大腦”。全國人大代表、南昌大學黨委書記羅嗣海在開放日活動現場向記者們交了一份科技成果轉化的“成績單”。
材料學科“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管”技術每年在全國帶動下游產值約200億元;黃光LED材料與芯片實現了批量生產,推出了系列健康照明光源新產品;食品學科相關研發成果已在省內上百家企業推廣應用,成果產業化實現銷售收入超100億元……層出不窮的科研成果也讓在場記者不停用自己手中的筆、電腦與攝像設備記錄下來。
“截至2024年,我們擁有知識產權超3000項,產品與解決方案服務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泰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黃代放說起科研成果時信心滿滿。
黃代放說,正是因為始終有著堅定的發展信念與科創決心,企業才能一直挺立于時代潮頭。未來也將進一步聚焦主業、深耕實業,圍繞軍工裝備、應急裝備、能源科技、智能科技等產業領域,以更大決心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深化產教融合與科技成果轉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