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題:東風勁吹 浙商“五個轉變”轉出發展新天地
作者 邵燕飛 奚金燕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向“新”而行的關鍵期。身處新浪潮之中,浙商如何“大顯身手”?中國兩會期間,來自浙江民營經濟一線的代表委員認為,要持續依靠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轉變等“五個轉變”,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底色與亮色。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在本世紀之交曾面臨資源要素制約、轉型升級之痛等“成長的煩惱”。2004年2月3日,浙江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通過“五個轉變”實現“五個提高”,助力民營經濟新飛躍。
20多年來,廣大浙商打創新牌、走開放路,一路從“低小散”走向“高精尖”、從“浙江制造”邁向“浙江創造”。
傳化集團正是一個典型的縮影。作為一家以化工起家的制造企業,傳化集團加快產業升級步伐,經過多年持續攻堅克難,連續突破稀土順丁橡膠、前紡油劑、無氟防水劑等生產難題,快速贏得了市場,在“老賽道”跑出了“新速度”。
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在企業實驗室與技術人員交流。( 受訪者供圖)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認為,當下中國民營企業在爬坡過坎,比拼的不是規模和體量,而是高科技加持下的高質量發展。AI時代更應加快推動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在供應鏈、產業鏈的協同創新,鼓勵優秀企業之間生態體系開放共享、相互賦能。
在擁抱科技創新的同時,許多浙商積極走出去,拓展全球市場。在“五個轉變”指引之下,正泰集團以溫州為起點,積極投身共建“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之中,如今已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營銷網點、制造基地,產品和服務覆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8年,正泰集團參與建設的埃及光伏電站。(受訪者供圖)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表示,在時代新浪潮中,浙商需緊抓機遇,加速融入國家戰略,主動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開放格局為底色,在破局與立勢中開辟發展新路徑,“今后,我們將繼續深入推進全球區域化、本土化戰略,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找準定位、持續突破。”
新時代浙商,既是開放創新的探索者,也是共同富裕的踐行者。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是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同時也是浙江省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黨委書記。“雙重身份”背后,是一家村辦企業扎根青山綠水、捧回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
天能原是浙江湖州一家村辦企業,經過近40年發展,逐步轉型為綠色能源行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后的天能控股集團攜上下游企業為新川村及周邊地區提供超過6000個就業崗位。如今,新川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人民幣。
張天任表示,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釋放的信號,讓企業更有信心將技術攻堅與模式創新融入國家戰略,企業將秉持實業報國的初心,以政策確定性對沖市場不確定性,共同繪制綠色增長的“第二曲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