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邵燕飛 奚金燕)開年以來,杭州科技企業的出圈,讓人切實感受到,民營企業正成為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身處新浪潮之中,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認為,應從“軟環境”和“硬支撐”兩方面發力,進一步助力民營企業擁抱科技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 (受訪者供圖)在徐冠巨看來,新一輪全球競爭的核心是科技競爭,唯有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民營企業才能在全球競爭中突破重圍、占據主動。
近年來,傳化全面擁抱AI時代,發揮傳化產業基礎與平臺優勢,開放場景,共建制造、物流、農業等行業機器人的訓練場與解決方案。同時,打造“AI+”應用能力,提升科技研發、管理效率,向現代企業變革轉型。
為助力更多民營企業實現新發展,徐冠巨建議,營造有利于創業創新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包容、寬松的氛圍。同時,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鼓舞民營企業家擔當創新責任,增強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心氣和能力,讓廣大民營企業聚精會神推動創新、信心滿懷走向未來。
此外,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創新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徐冠巨建議,各級政府引導實體經濟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強應用培訓與資源牽引,推動產業方與技術方在科技、場景和生態上相互賦能。
徐冠巨呼吁,民營企業要主動擁抱AI、變革創新。民營企業應抓住AI時代機遇,加強學習,推動企業向智能武裝的現代企業轉型。同時,通過模式創新放大科技創新的作用,利用制造優勢和平臺能力,為科技企業提供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訓練場,共同開發行業智能解決方案。
浙商是開放創新的生力軍。作為浙商代表,徐冠巨深切感受到,身處新浪潮之中,傳統產業更要加快推動轉型升級,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當下中國民營企業在爬坡過坎,向著頂峰攀登、向著世界一流努力,比拼的不是規模和體量,而是高科技加持下的高質量發展。”徐冠巨說道。
如其所言,AI時代,新興產業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也為新產業、新科技提供了制造能力、場景價值和基礎支撐。
徐冠巨建議,應加快推動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在供應鏈、產業鏈的協同創新,鼓勵優秀企業之間生態體系開放共享、相互賦能。如,浙江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方面有創新優勢,又有深厚的制造基礎,應將兩者結合起來,在制造企業、平臺企業中開放場景,培育人工智能行業應用能力,建設機器人行業訓練場,相互賦能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新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