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趙方園)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汝州金庚康復醫院院長宋兆普長期關注基層醫療、中醫藥傳承等問題。全國兩會期間,他提出了關于重視丸、散、膏、丹保護與推廣和普及中醫急救方法等方面的建議。
宋兆普介紹,丸、散、膏、丹是中醫藥文化核心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有用法簡單,使用方便、價格便宜、療效明顯的特點,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廣泛的認知度。目前,由于缺乏法律的保護,沒有推廣渠道,丸、散、膏丹有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一方面,由于中醫藥傳承的歷史性,丸、散、膏、丹制作技能和方法,大部分掌握在民間中醫手中,而這些民間中醫大部分人不能通過現行的執業資格考試,沒有執業資格,從事丸、散、膏、丹生產和使用,就構成非法行醫。致使很多丸、散、膏、丹的傳承人感到傳統手藝帶不來收益,學習傳承積極性不高,瀕臨絕跡和失傳。
另一方面,丸、散、膏、丹的傳統工藝,對中藥材產地、泡制的方法、使用的火候等,都有明確的要求;有資質的藥廠和一些成規模的醫療機構,不懂丸、散、膏、丹秘方和技術,為追求利益,打著中醫藥的旗號,按西藥生產的方式,制出丸、散、膏、丹,療效不好,敗壞了丸、散、膏、丹在群眾中的聲譽。
對此,宋兆普建議,盡快出臺《傳統中醫保護促進法》,保護民間中醫,讓一些技能優秀的民間中醫擁有相應的法律地位,在丸、散、膏、丹的傳承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在保證藥品市場應有秩序的基礎上,簡化丸、散、膏、丹準入、生產、銷售資格和審批備件,對一些在治療常見病、特殊病癥有顯效療效的,國家要組織人員進行挖掘和整理,集眾家所長,形成國家的“拳頭”品牌。
從醫40多年,宋兆普在日常就診發現,中醫在幾千年的傳承中,創造了簡單、實用、效果明顯的急救方法,但目前中醫急救未被納入院前急救體系,未能充分發揮中醫在急救中的作用。
宋兆普建議,中醫藥管理部門整理、搜集中醫藥急救方法,為傳承推廣打下良好的基礎;將中醫急救技術納入《院前急救操作規范》,鼓勵中西醫結合急救模式;將中醫急救項目(如針灸急救)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提升醫療機構參與積極性;加強技術研究與安全性保障,利用現代科技進一步傳承創新中醫急救方法;對于循證醫學不能證明的,有普遍指導意義、療效明顯的中醫藥急救方法做先行推廣,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再加以證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