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召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民營經濟發展的任務安排,我們無不感受到高層對民營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回到實踐中來,我們也必須承認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仍有待進一步改善。這引發一個迫切需要我們回答的問題:怎樣才能建立一個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凝聚共識、排除干擾。我相信,只要我們建立或加深以下三點共識,就能為建立民營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掃除思想障礙,讓民營經濟真正具備長期發展的恒心。
第一點共識,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以家庭為基礎,家庭的穩定又必然以家庭成員的就業為依托。民營經濟幾乎囊括了所有的中小微企業,再加上民營經濟中的大企業,民營企業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可以說,只要民營企業平穩發展,中國經濟就無懼一些來自外部的挑戰,因為我們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來托底。
第二點共識,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中國經濟社會的加速發展依靠哪類企業?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工作任務部分,有多處涉及民營經濟發展。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一重要任務中,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這三大方面。雖然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未直接提及民營經濟,但在我看來,卻是處處離不開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是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重要力量。以我自己的一項研究為例,我們考察了被稱為“國民經濟心臟”的工業母機行業的發展。這一行業從早期國有企業打天下的“十八羅漢”,早已演變成如今以民營企業為主力的行業格局。同時,借助與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該行業中的民營企業成功實現了由傳統的機械機床向先進的數控機床的轉型升級。
再以數字經濟為例,無論是各類互聯網平臺企業,還是最近廣受關注的在機器人、人工智能、腦科學等領域處于技術前沿的科技企業“杭州六小龍”,都是民營企業獨領風騷。所以,我們同樣可以說,只要為民營企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放心地大顯身手,中國在前沿領域與世界強國競爭中,就更有信心一步一步攻克各種“卡脖子”難題。
第三點共識,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民營經濟的地位,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已經有了明確的表述: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2月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更是釋放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強烈信號,民營經濟被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雖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變化的國內外環境下,民營經濟肩負的歷史使命可能不同,發揮的作用也會不一樣,但我們還是需要從理論上深刻認識民營經濟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社會上出現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不和諧聲音,民營企業家們才能真正“擼起袖子加油干”,民營資本才能真正變成耐心資本。
以上三點共識,前兩個從眼前的現實出發,后一個從根本的原理出發,有了這三點共識我們就能夠沖破可能的阻力,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建立長效機制。
作者:陳釗 復旦大學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經濟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