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3月21日電 (高志苗)上海證券交易所21日發布消息稱,近日制定完成新一輪《推動提高滬市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近年來,上交所已先后制定兩期《三年行動計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各項措施落地見效,滬市公司質量整體向好態勢更趨明顯。
具體來講,一是上市公司的市場結構更“優”。三年來,滬市制造業公司由1237家增長至1469家,市場占比增長2個百分點;科技類公司由483家增長至651家,市場占比增長5個百分點;民營公司由1231家增長至1480家,市場占比增長3個百分點;市值千億以上公司由86家增長至100家,估值中位數由10.13倍增長至16.21倍,復合增長率26%。
二是企業發展的基本面更“穩”。穩增長方面,三年來,滬市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8.44%和8.87%,其中科創板公司更是達到24.26%和10.19%。穩投資方面,實體企業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規模覆蓋凈利潤規模提升至2倍以上,資本支出由2.57萬億元增長至3.39萬億元。穩消費方面,汽車、家電、美容護理等行業2023年度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到17.14%、8.18%、17.36%,旅游景區、酒店餐飲、影視院線等實現扭虧,消費潛力開始釋放。穩就業方面,滬市公司提供就業崗位由1709萬個增長至1800萬個,預計間接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7億人。
三是實體經濟的發展動能更“新”。滬市公司積極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2.7萬億元,復合增長率超過17%。其中,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超過28%,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超過同期凈利潤的兩倍。
四是上市公司的可投性更“高”。“三投資”理念逐步落地顯效,市值千億以上公司股價三年累計漲幅38%,信息披露工作評價為A的公司,評價區間內股價漲幅15%。回報投資者顯著增強,近三年累計現金分紅達5.2萬億元,占同期IPO和再融資募資總額的171%,近150家公司連續三年股息率超過3%。長期資金加速入市,機構投資者持倉市值由34.33萬億元升至39.35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7%。指數化投資快速發展,滬市股票ETF實現了對重要寬基指數和中證一級行業的全覆蓋,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增長近200%,科創板ETF產品達66只,其中科創50ETF規模近1800億元。
上交所稱,與上一輪計劃相比,更加注重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更加強調嚴監嚴管,協同推進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二是更加聚焦投資價值,推動上市公司持續增強投資者回報。三是更加突出主體責任,發揮公司治理在提升質量中的作用。四是更加有效匯聚合力,加快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市場生態。五是更加積極主動作為,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
下一步,上交所表示,將落實好《三年行動計劃》具體工作安排,與市場各方同題共答,力爭再經過三年的努力,在滬市進一步擴大主動服務國家改革發展大局、經營業績長期向好、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