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博鰲3月27日電 (馮玲玲)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表示,中國在綠色電力發展方面成績斐然,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亟待通過電網優化、價格機制改革以及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加以解決。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博鰲亞洲論壇官方供圖)周小川指出,中國的風電和光電裝機規模增長迅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發展過程中的難題也逐漸凸顯。
如大型光伏項目配儲要求增加了企業成本且導致調度難題,光電和風電富集地區自我消納存在困難等。此外,中國的煤電裝機仍在快速增長,煤炭產量和煤電使用量均超出預期,碳排放問題依然嚴峻。
針對上述挑戰,周小川認為,提升電網調度和優化能力至關重要。一方面,要提升調度通道容量,增強智能調度能力;另一方面,要明晰電網各組成單元的核算方式,理順價格機制。
從金融投融資的角度看,周小川表示,電網能力的發展與優化有兩條路徑。若電網通道富余,可采用類似電力市場的模式,通過供需雙方交易形成價格,收取過網費即可。若電網存在“堵車”現象,此時應采用新能源上網定價機制等以網為中心的優化方式。
“不同層次的電網,如大電網、省級電網、城市配電網、工業園區和社區電網等,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模式,有時候這兩種方式也可以混合。”周小川說。
從技術角度來看,隨著風電光電規模擴大,電網需進行大規模改造,增加以逆變器和電子控制線路為主的設備,以適應小型直流電源并網,同時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最后,周小川指出電價問題至關重要。將二氧化碳成本納入電價,能提升綠色電力的價格競爭力,調動電網吸納綠色電力的積極性。同時,中國要加強需求側響應,借鑒他國經驗,完善實時或分時定價的充電基礎設施,引導消費者合理用電。
此外,中國碳排放市場雖已初步建立,但免費碳排放額發放過松,市場作用尚未充分發揮,未來需對此進行優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