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3月30日電 (記者 魯毅)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湖南)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專場對接活動29日在長沙舉行。湖南簽約一批重量級研發中心、核心零部件配套等產業轉移項目,發力產業鏈兩端,加快強鏈、補鏈、延鏈合作。
3月29日,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湖南)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專場對接活動在長沙舉行。記者 魯毅本次專場對接活動以“協同發力、聯動發展”為主題,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旨在推動裝備制造業上中下游交流對接合作。活動期間,湖南發布69個高端裝備簽約項目,總金額672.6億元,涵蓋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裝備、數控機床、機器人、醫療裝備、應急裝備等領域。
作為湖南首個萬億級產業,湖南裝備制造業2024年實現營收1.45萬億元,同比增長4.8%,已形成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特高壓輸變電裝備四大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產品研發、設計端,湖南裝備制造表現亮眼:培育了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唯一的國家先進制造業創新中心株洲國創軌道科技有限公司創新中心,研制了全球最長臂架混凝土泵車、全球最大噸位起重機、全球最大功率電力機車、全球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全球首輛5G無人駕駛電動重卡等大國重器。
在產業鏈下游的服務市場,湖南加速布局。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日前揭牌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基地,將制定中國首個再制造及維修標準體系,建立中國首個工程機械全流程溯源平臺,開拓工程機械后市場。
“服務型制造是裝備制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羅俊杰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發布五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名單,涵蓋裝備工業、消費品工業、電子信息等幾乎所有工業行業。
記者從會上獲悉,簽約項目中,金鄉精密管件智能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項目,將進一步完善湖南智能家電產業配套,降低生產成本;湖南科艦新能源綜合產業園建設項目將提供新能源電池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中部國際機械園將打造中部地區最大的工程機械再制造及對非出口基地。
活動現場發布的《智能檢測裝備創新產品目錄(第二批)》中,53項產品均為面向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國家重大戰略急需,代表智能檢測裝備精準、可靠、智能、集成發展趨勢,并初步獲得用戶認可的創新產品,湖南鐳目科技有限公司的“鑄坯表面缺陷在線檢測系統”、湖南視比特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全車身防呆在線檢測系統”入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