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30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四家國有商業銀行30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它們將獲得中國財政部注資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用于增加核心一級資本。
至此,中國“發行5000億元的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分配方案揭曉。
各自獲得上千億元的注資后,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將變得更加充實。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根據以往經驗,本輪注資完成后,這些獲得“補血”的國有商業銀行還會“造血”,推動宏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振市場信心。
在此之前,中國已不止一次地向國有商業銀行注資。1998年,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向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注資2700億元。2003年—2007年,財政部通過中央匯金公司向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分別注資并實現A股、H股兩地上市。郭田勇說,經過第二輪注資,同時剝離不良資產的中國國有商業銀行迎來十年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國有商業銀行借機引入國際先進經營機制,抗風險能力、經營水平都獲得提升,穩健性大幅提高。
如今,包括獲得注資的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在內,中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經營整體穩健,資產質量穩定,撥備計提充足,按照國際最佳實踐標準,主要指標均處于“健康區間”。以中行為例,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2.20%,一級資本充足率14.38%,資本充足率18.76%,分別高于監管要求3.20、4.38和6.76個百分點。
資本是銀行持續經營的“本錢”,也是銀行推動實體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防范各類風險的基礎。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說,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等指標雖然較好,但為了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增強它們的信貸投放能力。至少在今明兩年,“兩重兩新”、制造業、科技創新、擴大消費,都需要大量信貸支持。信貸放量,銀行資本充足率必然受到影響。如今,向國有商業銀行注資,這是前瞻性布局。面對信貸需求,銀行不會因為資本充足率等指標而束手束腳。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當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明顯高于監管底線,經營穩健,但面對經濟轉型期信貸擴張需求與相關監管要求趨嚴的雙重壓力,本次注資實為未雨綢繆的主動作為。
獲得注資的國有商業銀行,今后將更容易滿足監管要求。以建行為例,2024年1月1日,《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構建了差異化的資本監管體系,對商業銀行資本和風險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建行表示,本次注資可以更好地有序實現相關監管要求,提升國際競爭力。(完)